此外,学术界也普遍认为几何印纹陶是百越系民族的又一突出考古学文化特征。
“几何印纹陶”是指那些器表上拍印着几何形花纹的夹砂质、泥质软陶和硬陶器,其中也包括现在一般所称谓的釉陶器和原始瓷器。江西省博物馆“印纹陶问题”研究小组:《试谈南方地区几何印纹陶的分期和断代》,载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集刊》第3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第20页。从长江下游的安徽、杭嘉湖和南京地区,到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台湾及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贵均有几何印纹陶的分布,这种陶器往往与有肩石斧和有段石锛并存,出土于同类文化遗址中。总体而言,由于这种陶器分布的地域很广,各地几何印纹图案不尽相同,陶器种类的组合也有差异,但基本的制陶工艺是相同的。反映出了同一族系存在大量不同的分支。
分布于赣江、鄱阳湖流域的吴城文化是江西几何印纹陶的代表。吴城文化和江苏宁镇地区的湖熟文化以及太湖流域以上海马桥遗址四层、福建闽江流域以黄土仑墓葬、广东潮汕平原以饶平浮桥墓葬、粤北地区以石峡中层与第四期墓葬等为代表的诸文化遗存基本同时或略有先后,都属于几何形印纹陶遗存。它们之间有些因素是相似的,除其有段石锛等石器颇为相似之外,其纹饰之方格纹、云雷纹、席纹、叶脉纹等几何形印纹,除饶平墓葬较为少见,其它各处见到的也看不出太大的区别李伯谦:《试论吴城文化》,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集刊》第3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第141页。。浙江的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金衢丘陵地和瓯江水系四个区域,其印纹陶特征,除瓯江水系的面貌和福建有许多相似之处外,另外三个区域的总特征还是接近的。它们既受到良渚文化的影响,又较多地继承了河姆渡文化的因素?〔4〕(P220)。说明各地的几何印纹陶文化除具有自身的特点之外,还出现了相互融合的现象。
福建的几何印纹陶遗存以闽江下游的昙石山文化和黄土仑遗址为代表。据研究,闽江下游几何印纹陶的发展,第一阶段文化内涵的许多特点与浙江马家浜下层、河姆渡第二层的文化内涵相似;第二阶段文化内涵中的某些因素与浙江良渚文化较接近,和江西清江筑卫城下层及广东石峡下层也有某些相似之处。而第四阶段的黄土仑遗存,陶器上的造型特点有中原及江西清江吴城商晚周初器物的作风王振镛、林公务:《闽江下游印纹陶遗存的初步分析》,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集刊》第3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第159页。。在台湾,以绳纹、划纹粗砂陶为代表的大坌坑文化,与江西万年仙人洞下层有打、磨石器和绳纹粗砂陶共存的文化遗存,广西东兴贝丘遗址以绳纹、划纹、篮纹粗砂陶为代表的文化遗存,以及广东潮安陈桥贝丘遗址以绳纹、划纹、红色彩绘粗砂陶为主的文化遗存相似,普遍出土器形简单的粗砂绳纹圜底罐〔5〕(P263)。这些遗存显示出共同的文化特征,反映出属于百越系不同支系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
广东地区也是几何印纹陶的发现核心地。石峡遗址是其代表。石峡遗址几何印纹陶三个时期的叠压关系,在广东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研究该地区几何印纹陶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朱非素、彭如策、刘成德:《谈谈马坝石峡遗址的几何印纹陶》,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集刊》第3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第232~233页。广西几何印纹陶上的夔纹和雷纹与广东北部山地和东部地区的几何印纹陶作风是一致的。广西的几何印纹陶的花纹装饰很可能是在中原地区青铜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以其分布地域来说,位置偏于桂东北,与广东北部大面积的几何印纹陶地区相衔接,和湖南南部的印纹陶地区也相衔接。因而我们认为,分布于广西以夔纹、雷纹为主的几何印纹陶可能是从广东北部和湖南南部传入的,但已与本地原有的制陶工艺相结合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几何印纹陶的分布概况》,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集刊》第3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第245~246页。湖南出土的几何印纹陶既有它的时代共性,也有其地区特点。从目前湖南出土的印纹陶分布情况看,大部分在与江西接壤的湘东与两广相接的湘南和湘中一带,说明它的发展趋向是从东南向西延伸的,湘西和洞庭湖沿岸则少见。高至喜、周世荣:《略谈湖南出土的印纹陶》,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集刊》第3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第260页。广东、广西、湖南几何印纹陶的分布和传播,表明当时越人的互动和交流。
至于云贵高原地区,在云南元谋大墩子、宾川白羊村、云县忙怀、晋宁石寨山、昭通闸心场等地出土过印纹陶,且与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所出者颇为相似。但与南方的几何印纹陶相比,其分布范围较小,数量极少,而且不占主导地位。阚勇:《云南印纹陶文化初论》,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考古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205~206页。但也反映出早在新石器时代越人的一支已分布、活动于云贵地区。
综上所述,与有肩、有段石器并存的几何印纹陶文化,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兴盛于青铜时代,时间跨度达二三千年,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长江下游、东南和岭南地区,西南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据研究,其分布范围与文献所载之百越族群的分布地域基本重合;此外,我国学界也普遍认为有肩石斧、有段石锛和几何印纹陶是古代百越系民族比较有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特征。而百濮系民族的考古学文化特征及其分布地域与百越的迥异,表明古代的百濮与百越是两个不同的族群。
下一篇:中国何来“轴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