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西魏拓地与侯景防线之关系

2013-03-08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内容提要】西魏乘侯景乱梁之机收剑北、定蜀地、及平江陵取雍荆,都与学界从未有人措意的侯景在江北之地建立的防线有关系。这主要是由于此防线牵制了北齐,西魏所受到的来自北齐的压力不大,从而有力量、有必要伺机取梁地所致。

【关键词】西魏拓地  侯景防线

一   引言

《周书》卷二《文帝纪下》“史臣”之语曰[1]:“取威定霸,以弱为强。绍元宗之衰绪,创隆周之景命。南清江汉,西举巴蜀,北控沙漠,东据伊瀍。……”“南清江汉,西举巴蜀”为西魏极为重要的拓地之事。此事在西魏的“取威定霸,以弱为强”的发展中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西魏由此获得了与北齐抗衡的坚实的基础,改变了立国以来的贫弱局面,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开始以大国、强国的姿态展现于当时的东亚世界。但这两个事件得以顺利完成,不全是因为宇文泰的英武所致,在较大程度上是得力于侯景江北防线的帮助。这层意思为以往的学界未道及。

我这样看重侯景这条防线的作用,是因为该防线阻御着东魏北齐势力向江北的推进,使之在较长时间内不能取得江北之地。梁大宝三年(公元552年,北齐天保三年)三月至五月,北齐乘梁平侯景之机全力向江北拓地,收效很大,但并未将江北之地全部取得。江北的谯、秦二州仍然在梁人手中。江北之地全部落入北齐之手是北齐天保六年亦即梁绍泰元年(公元555年)十月的事。在此以前,江北的谯、秦二州一直对北齐造成牵制。东魏北齐在武定七年(公元549年,梁太清三年)十二月到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梁绍泰元年)十月之间,不能取得江北,自然不能全力向西出军拓地即不能对西魏施加强大压力,从而使西魏可以伺机取梁之土。另一方面,由于北齐压缩侯景防线,使北齐在义阳——安陆——长江之滨一线与西魏势力相邻,从而使西魏、定都江陵的梁元帝、北齐三方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西魏平江陵、取雍荆与此种情况大有关系。这样,自然地,我可以把西魏拓地亦即收剑北、定蜀地以及平江陵取雍荆之事都与侯景防线联系起来。

下面,我特分别就西魏取此三地的情况进行考察。

二    西魏收剑北

《周书.文帝纪》史臣之语说“西举巴蜀”,未说剑北,这不仅因为“巴蜀”为习称,而且因为巴蜀为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所辖之地,而剑北属萧绎。何以知剑北属萧绎呢?因为《梁书》卷五《元帝纪》载[2]:“太清元年,徙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剑北即为梁、南北秦三州之地。因此,《周书.文帝纪》说“西举巴蜀”,实是说到了剑北的。理由很简单:宇文氏不先得剑北,就不可能取巴蜀。因此,先说剑北。

《周书·文帝纪下》[3]:“(大统十七年)冬十月,太祖(宇文泰)遣大将军王雄出子午,伐上津、魏兴;大将军达奚武出散关,伐南郑。魏废帝元年春,王雄平上津、魏兴,……。夏四月,达奚武围南郑,月余,梁州刺史、宜丰侯萧循以州降。”大统十七年为梁大宝二年(公元551年),废帝元年为梁大宝三年及承圣元年(公元552年)。大宝三年十一月方改元承圣。故西魏取南郑之时仍是大宝三年。上津、魏兴、南郑三地入西魏,《资治通鉴》[4]即云“剑北皆入于魏”。看来,所谓“剑北皆入于魏”,主要指此三地入魏,亦兼指梁、南北秦三州其余之地的随之降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