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马克思主义、史学、后现代:多元基进的辩证

2013-03-11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每当人类遇到前所未曾经验过的新事物之际,虽然他不能完全理解,更看不出其中的所以然来,却往往搜索枯肠,想要为这未知的现象找出一个名目。

哈布斯邦( E. J. Hobsbawm ):《极端的年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道德经》

从 1997 年回溯,史学专业化的发展至今已将近两个世纪。对于西方而言,近两百年来,史学本身的发展高低起伏,时盛时衰。不但史学内部对自身学科的反省不断,外面各种学科也对史学形成挑战。然而在诸多牵动史学本身变化(研究取向和主题的转变、对史学原理提出修正或质疑的看法等等)的因素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动力,来自于外在政治社会的变动。马克思主义便是其中之一。

马克思主义从 1840 年代马克思着文立说开始算起,和史学专业化发展的时间相差不多,也有一百五、六十年。它是一种学术思想,同时也是一股政治社会变革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对史学的影响,不但是在史学研究的内部,同时也在人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本身。哈布斯邦在 1968 年写了一篇名为〈马克思对史学的贡献〉的文章1 ,可以做为我们讨论的基础。

哈布斯邦评价自兰克( Leopold von Ranke )以来的专业化史学发展,可说是褒贬参半。一方面他赞许专业化史学带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史学研究的水准提升;另一方面他认为这一波史学研究的潮流有三个缺点:一、这些学者认为自己的立场是客观中立的;二、研究主题局限在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其它的主题几乎不闻不问,甚至认为那些不是历史(历史是用来研究「重大事件」的 -- 兰克语);三、这些学者一头栽进档案史料里,再也不具备博学者的气质2 。由于这些问题,引起了另一波高举反兰克大旗的史学浪潮,而这一波的浪潮在各国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甚大。影响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式的政治社会活动及其所带动的思想浪潮,即哈布斯邦所说的 "庸俗式的马克思主义"

( vulgar-Marxism )3 。他认为庸俗式的马克思主义虽然在反兰克运动上扮演了积极的角色,但是由于「一切为政治目的服务」,不但僵化了马克思的思想,把历史唯物主义( historical materialism )4 简化成某种机械论( mechanism ),而且也造成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研究只局限在若干主题之上,比如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和农民被压迫的历史之类的主题。尤有甚者,在解释历史的时候,往往是粗糙僵化的(三十年战争之所以打了三十年而不是更快或更慢,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5 。有鉴于此,他认为有必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想中,对于今日史学研究有助益的地方说清楚。

首先,哈布斯邦认为,马克思主义这些年的发展,尽管有上述的问题存在,却促进了历史这门学科的科学化。所谓科学化,并非像实证主义( positivism )那样,认为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可以等同于自然科学,而是求真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常常被一些实证主义式的思考弄得不三不四,这种思考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看成是稳定的、恒常不变的社会型态。他认为像阿图塞( Louis Althusser )、李维史托( Claude Levi-Strauss )之类的结构主义者的理论就具有这样的危险性6 。另外,由于庸俗式马克思主义大行其道,而且它本身也沾染上实证主义的色彩,使得马克思主义被世人误解成「经济决定论」。事实上要分辩马克思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差别很简单。一、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确实存在着一种社会阶级;二、社会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contradiction ),阶级矛盾是很重要的矛盾,但只是其中之一;这两点都是实证主义所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