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南宋时期福建经济的地域性与米谷供求情况

2013-03-11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内容提要]福建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太好:山区多,可耕地不足。南宋政府基于福建的这种经济条件,在役法和专卖制方面给予特惠。当时普遍把福建的建宁府、南剑州、汀州、邵武军称为上四州,而把福州、兴化军、泉州、漳州称为下四州。但汀州、漳州属于与上四州、下四州的其它地区完全不同的经济圈。所以,南宋时期福建经济似应划分为建宁府、南剑州、邵武军,福州、兴化军、泉州,以及汀州和漳州三个区域。南宋时期福建地域的食粮问题极其恶劣。除汀州之外,上四州其它地域大体上达到了自给米谷的程度。下四州内部存在相当的地域差异,粮食供应很困难。汀州和漳州粮食可能不足,但该地区依靠本地的土产仍能勉强自给。

[关键词]南宋;福建;米谷供求;上四州;下四州

一、序    言

唐以前福建属于非常落后的地域,①但经过五代、北宋时期的发展,宋代福建地区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到南宋时期,福建一跃而成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②但各地域之问差异甚大,米谷供求问题突出。

宋代福建的人口增长趋势具体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农业开发及经济发展情况。在唐中叶的玄宗天宝元年(742)福建的人口仅到95,500户左右,到了北宋初期的太宗朝增加到46万余户,北宋中叶的神宗元丰3年(1080)达到100万户,南宋时期的宁宗嘉定16年(1224)则增加到160万户。③据人口学者的推算,南宋时期160万户计有人口800万左右,④这一数据超过了清朝乾隆初期的人口数。⑤

众所周知,福建是山区面积占绝对多数的地域。至今福建地方的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5%以上。⑥伴随北宋以来的经济开发,该地区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到北宋中叶福建地区接近100万户,开始出现米谷供求不稳定的局面。⑦到北宋中后期,米谷供求状况日趋恶化,相对于耕地面积,人口过剩非常严重,甚至到了“地狭人稠”的程度。福建的人口增长趋势持续到南宋时期,其人口数比北宋中叶增加了50%以上。

在南宋时期,由于人口的急速增加,福建地区的米谷供求问题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个时期的福建在农业、商业、手工业上有了长足的发展,福建籍商人及各种技艺人的活动非常活跃。⑧福建甚至开始出现向外移民的现象⑨,这些大都是为了克服食粮供求的不均衡而作出的努力。地方官也非常重视食粮不足问题,试图通过农耕技术的传播、监督和奖励农耕、发展商品经济等渠道解决食粮的不足问题。⑩如此看来,对缺粮问题的考察是把握南宋时期福建地区诸多经济现象的关键之一。

那么,当时福建地区具体的米谷供求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从北宋后半期开始,福建的粮食供给状况已是极其恶劣。大部分学者认为,当时福建米谷供求矛盾,是全中国最严重的。⑾但不同的地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福建的地形绝大多数属于山区,内陆交通不方便,再加上地域内还分布着闽江、九龙江、晋江等数条河流,地区间彼此隔绝,形成了几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区域,从而使得福建各地经济发展存在地域差异。过去学界几乎忽视了福建境内经济以及食粮供求问题上所存在的这种地域差异,而仅仅概括地指出福建经济及其米谷供求恶劣状况,几乎没有对它内部所存在的差异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