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居延汉简》“病名籍”简发微

2013-03-11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居延汉简甲乙编》简4·4A、4·4B,无论从其形制还是本身的内容而言,史料价值都要比同类性质的简牍为高,故很受前辈和时贤的重视,但这些研究由于受时代和简牍学自身发展程度的限制,对此木牍还存在自相矛盾或各家异说的观点。正因如此,此简有重新考察的必要,加上简牍学的飞速发展,也有了这种可能,期望由此而对边塞的医疗制度研究的某些问题作一总结。其一考察此牍有何独特之处,其二讨论它的性质,其三,由此牍延伸开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居延汉简甲乙编》 4·4A 4·4B 医疗文书 病名籍 边塞 医疗制度

《居延汉简甲乙编》4·4A、4·4B是一方正反两面记载边塞医疗文书的木牍[1],反映了汉政府在边塞医疗制度具体操作的某些程序。西汉自晁错上疏徙民于边,“为置医巫,以救疾病”[2]开始,边塞安危便日益重要,几可与中央共存荣,甚至成了两汉政府的一个心疾;汉武帝依赖汉初七十余年的积蓄,在西、北两面继续向外扩置,边塞的防线比秦代更长了,为了抵御边疆强大少数民族的入侵和寇掠,保证内部的安宁和生产,汉政府除主动进攻外,再就是尽可能地采取积极防备——在边塞关隘要地设置大量的烽燧防御系统。

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但同时又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边塞戍卒的战事伤亡姑且不说,仅平常的疾病问题就足以令统治者头痛。汉政府必须有强硬的措施保证戍卒个人的健康,否则镇守边境便有如纸上谈兵,因为边塞士卒生病是很常见的事,除了一般学者所言及的边塞“地热多沙冬大寒”(《甲乙编》502·15A)的恶劣环境原因之外,还有其它许多因素会造成士卒生病,戍卒的衣食生活极差,边事较苦且工作量大,陈直先生在他的《居延汉简研究》一书中便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些[3],而且吏卒还不时有意外发生,如《甲乙编》简6·8:“五凤二年八月辛巳朔乙酉甲渠万岁隧长成敢言之乃七月戊寅临坞坠伤要有廖即日视事敢言之”,内部的斗殴如《甲乙编》简143·27,143·32,143·33:“囗寿自言候长宪伤隧长忠忠自伤宪不伤忠言府●一事一封”,这当然又是一种意外,这些记载的数字虽极有限,但至少说明戍卒的个人安危问题。除了以上人事原因外,也还有个人生理的自然因素,如《新简》EPT51·319:“●甲渠言鉼庭士吏李奉隧长陈安国等年老病请斥免言府●一事集封/”[4],说明了在边境有戍卒因年老生病而被罢免的事实。

汉政府对这种情况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做的工作也不少,即使内地出现疾疫,朝廷也会“为置医药”[5],边塞就更不用说了,如《甲乙编》122·15:“/给戍卒不幸死者/”,又如:●天子劳吏士拜∠它何疾苦禄食尽得不∠吏得毋侵冤假贷不赏有  《新简》EPF22·243

者言  《新简》EPF22·244

●吏士明听教《新简》  EPF22·245

告吏谨以文理遇士卒∠病致医药加恩仁恕务以爱利省约为首∠毋行暴殴击  《新简》EPF22·246

勉致医药起视事谨候堅方考行如律令  《新简》EPF22·279

由于防线过长,汉中央政府不能在每个烽燧置有医员,边塞医疗系统直属中央官,而官医只建置于侯官一级,吏卒病情的了解和治疗,都是通过文书展开的,所以边塞留下了大量的医疗文书简牍材料,《甲乙编》4·4A、4·4B就是其中的一支,其具体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