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对“为什么江南不是英国”之新思考

2013-03-12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内容提要  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是人的自由程度,经济、政治、道德的尺度都只有从属于人的自由的尺度才有意义。“为什么江南不是英国”,乃是由于晚明江南人民所具有的自由权利几乎被清王朝完全剥夺;“为什么英国不是江南”,亦绝非彭慕兰所说的偶然因素所能解释,而是人权、科学、民主三大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彭慕兰的偶然因素决定论还是弗兰克所运用的史学方法,都只是见物不见人的所谓纯化了的经济学方法。也许,只有一种富有深度的、以现实的人和人的实践为出发点的、综合一切社会因素的“人学史观”,能够帮助我们走出外因论和偶然论的误区,把史学研究建立在更为深广的历史视野的基础上。

关键词  人学史观  江南  英国  大分流  自由

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和彭慕兰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史学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再次将我们的历史记忆拉回到公元16~18世纪。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中国和西方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在21世纪的新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为什么江南不是英国”或“为什么英国不是江南”的问题,又重新引起了中外历史学界的关注。

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最受人指责的一个观点,是他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已经是全球化进程的组成部分;而彭慕兰在《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中则明确指出,认为“某些亚洲社会在满族或英国的入侵摧毁了‘资本主义萌芽’之前,一直在向一次工业突破发展”的观点是一种“非常反事实的断言”①。一些中外学者将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认为晚明100年中国江南经济的繁荣不过是西方白银输入的结果。而彭慕兰关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不过是偶然因素所导致的观点,至今也未见有人予以廓清。本文试图证明,晚明中国江南的繁荣从根本上来说绝非西方白银输入的结果,“为什么江南不是英国”乃是以清代明的历史倒退所导致;而“为什么英国不是江南”亦绝非偶然因素所能解释,而是人权、科学、民主三大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3~194页。

关于《白银资本》和《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学术讨论,涉及到历史学研究中的一些根本的方法论问题。就经济而论经济,正如就思想而论思想一样,从来也不能正确地解释社会历史。也许,只有一种富有深度的、以人和人的实践为出发点的、综合一切社会因素的“人学史观”,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二因论和偶然论的误区,把我们对“为什么江南不是英国”或“为什么英国不是江南”问题的研究建立在更为深广的历史视野的基础上。

公元l6~17世纪,历史几乎同时把江南人和英国人的生命冲动引向了发展市场经济、繁荣科学和艺术、建立市民社会、推动政治改革的路向。商业活动中的勤勉、刻苦和冒险,科学探索中的执著、理智和冷静,抗议专制暴政的豪杰之士的勇敢、理性和坚强,艺术中的美好情感的抒发,凡是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所赋予人性的一切优秀品格,都在近代的人文觉醒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展示。作为这一不约而同的人文觉醒的结果,晚明江南与同时期的英国相比,无论在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和科学技术上,还是在市民社会的觉醒和言论自由的程度上,似乎都不比英国逊色。它所展示的并不是一个没落帝国的晚霞,而是新时代行将来临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