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郭店楚墓竹简与儒学研究(2000年)

2013-03-12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一处墓地中发现了一批竹简,学术界称之为“郭店楚墓竹简”。这批竹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竹简730 枚,这是建国以来简帛佚籍的重大发现。经过整理,这批竹简于1998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以《郭店楚墓竹简》为名正式出版,其中包括该墓出土全部竹简的图版、释文和注释。竹简的内容分属道家和儒家,除了道家的《老子 》和一篇《太一生水》外,其余文献全部属于儒家。儒家著作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有《缁衣》、《五行》、《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和《六德》6篇;第二组有《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2篇。此外还有《唐虞之道》、《忠信之道》2篇、《语丛》4篇。这些著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对儒学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郭店楚墓竹简》出版后,立即引发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巨大震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继1998年和1999年后,郭店竹简的研究继续成为2000年学术界的热点。1月份,日本东京大学郭店楚简研究会编辑出版了《郭店楚简思想史的研究》第三卷,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哲学》第二十一辑出版了专号《郭店简与儒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则召开了西安30余位学者参加的“郭店楚简学术座谈会”(下称“西安座谈会”),这次会议的基本情况也已经在《西北大学学报》第2期和《孔子研究》第5期进行了报道;5月份,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辑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人文论丛》特辑的形式,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去年10月中旬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下称“武汉国际学术会议”)的成果汇编;8月份,由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廖名春编辑的《清华简帛研究》第一辑刊出,这是清华大学“出土简帛与中国思想史研究”项目的成果汇编。该项目由李学勤先生主持,清华大学相关单位的学者参加,于1999年秋季列入清华大学基础研究项目,已经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内容包括出土简帛的整理、考释及其相关研究;定期举办简帛与文献讲读班;邀请学者至清华访问;召开学术会议;出版简帛研究丛书等方面。其中的“简帛讲读班”每两周举办一次,2000年共举办了十余次,在郭店楚简的研究方面影响较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简帛研究”网站的建立,对推动简帛特别是郭店楚简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该网站设立学术争鸣、简帛档案、论著索引、网上首发、简帛论坛等等栏目,受到了郭店楚简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丁四新的《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10月出版)是专门研究楚简的学术专著,该书是作者在个人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对郭店楚简各篇的思想源流、学派归属、撰著作者、写作年代、哲学意蕴以及学术史上的地位等作出了自己的考订和阐释。

此外,国内不少学术期刊如《孔子研究》、《中国哲学史》、《人文杂志》以及不少高校学报刊发了学者们的文章,研究涉及到文字、文献、考古、简牍以及古代哲学、文学、历史等等许多方面,其中尤以从儒学角度的研究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