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顾颉刚与崔述的学术关联

2013-03-18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崔述的学术思想是顾颉刚疑古思想的重要来源,其间并且存在日本疑古思想的外来影响,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在1923年正式提出“层累说”以前,顾颉刚还没有见到日本那珂通世本《考信录》。其后他整理编订《崔东壁遗书》,是以陈履和刻本为底本,参考了那珂通世的研究成果。

关于顾颉刚、崔述与日本学术思潮的关联,主要有:(一)胡适“极少数人欣赏,多数人不承认”说和钱穆“传矣而不广,存矣而不著”说;(二)王煦华“质的变化”说和邵东方“根本差别”说;(三)廖名春“可能接受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说;(四)李庆“中日两国研究互动”说和钱婉约“共同源头”说;(五)李学勤“疑古思潮在日本也有进步意义”说。

一、与崔述的最初接触(1906-1923)

据胡适先生《科学的古史家崔述》年谱目:崔述卒后8年(1824年),陈履和刻成《遗书》;卒后87年(1903年),日本史学会印行那珂通世标点之《东壁遗书》;卒后105年(1921年),顾颉刚标点《东壁遗书》;卒后107年(1923年),胡适撰《科学的古史家崔述》;卒后120年(1936年),顾颉刚标点之《东壁遗书》出版。对崔述学术的传播有清晰的条列。〔1〕(《附录》)(P.950-951)

据李庆先生统计,〔2〕清末民初之际崔述事迹见于以下书籍:

1. 陈履和《敕授文林郎福建罗源县知县崔东壁先生行略》(见道光四年刊《崔东壁先生遗书》附)?

2. 唐鉴《国朝学案小识》卷十四、

3.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六

4. 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二编卷三十五

5. 陶梁《国朝畿辅诗传》

6. 咸丰三年《大名府续志·文苑传》

7. 闵尔昌《碑传集补》卷三十九

8. 清史馆编《清史列传》卷六十八

9. 赵尔巽《清史稿·儒林三》

顾颉刚先生所整理的《崔东壁遗书·附录》,又有徐世昌《大清畿辅书征》卷三十三的《崔述小传》一种,〔1〕(《附录》)(P.915)可为上述统计作一补充。这些小传均为史料性质,来源也都是陈履和的《行略》。

在学术研究方面,据李庆先生所述,在胡适、顾颉刚等人发现崔述以前,1905年《东方杂志》第二卷第七期刊有署名霾照的《崔东壁学术发微》,1907年《国粹学报》第三卷第九期(总三十四期)有刘师培的《崔述传》。由于刘师培及其妻何震曾在日本留学,与日本学界多有联系,所以李庆认为:“此文的写作,或是受到日本出版《东壁遗书》的刺激,也是可以想像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