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2年2月,顾颉刚先生编订《崔东壁遗书·附录·传状目按语》时,也已肯定刘师培所作《崔述传》是目睹了日本史学会所刊《东壁遗书》,并节缩陈履和《崔东壁先生行略》而作。顾颉刚还说,在1926年,他由张春晖处得到了嘉庆二十三年所刊《崔东壁先生行略》的原版。〔1〕(《附录》)(P.939) 胡适、钱玄同、顾颉刚等人对崔述的注意,据《古史辨》第一册上编,有以下的过程:
(一)由顾颉刚首先提出崔述一事
1920年12月15日,有了编辑《辨伪丛刊》(当时叫做《辨伪三种》)的计划以后,顾颉刚在致胡适的信中说:“清代人辩证古史真伪的,我知道有两大种而都没有看过。一是崔述的《东壁遗书》,一是林春溥的《竹柏山房丛书》,先生那里有么?”〔3〕(《告拟作〈伪书考〉跋文书》)(P.14)?
此处所说“我知道有”一事,80年代初顾颉刚撰文补充说:“约莫在我十二三岁时,我在家中找出了一部李元度所著的《国朝先正事略》,……其中有《崔东壁先生事略》一篇,说他著有《补上古考信录》、《唐虞考信录》、《夏考信录》、《商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把西周以前的历史和孔子个人的历史,作出了细密的考辨,于是大量的《传》、《记》中许多失真的记载给他一扫而空了。这岂不是一件大快事!但是这部伟大的著作,直到我大学毕业时还没有看见,因为它的流行量太小了。”〔3〕(《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P.6-7)(原刊《中国哲学》第二、六辑。)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成书于同治初年,由曾国藩作序,流传广泛。日本学界了解崔述,最初也是通过此书,详后引内藤湖南之语。
顾颉刚十二三岁,是1904-1905年。顾潮、顾洪将此事系在顾颉刚14-15岁在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校读书期间,〔4〕(P.31)时间是1906-1907年。
顾颉刚在信中同时说到的林春溥《竹柏山房丛书》,很快在胡适的藏书中找到了,翻检之后并没有辨伪方面的内容,使顾颉刚和胡适都感到失望。〔3〕(《论〈竹柏山房丛书〉及〈庄子·内篇〉书》)(P.17)顾颉刚治学是从目录学开始的,在林春溥的《竹柏山房丛书》十五种之中,恰有《开闢传疑》二卷。顾颉刚之所以向胡适询问此书,推测是记住了这二卷的书名。由顾颉刚对林春溥《竹柏山房丛书》判断的失误来看,他所说的“知道而没有看过”《东壁遗书》的话是可信的。
(二)胡适、顾颉刚分别寻找《考信录》
1920年12月18日,胡适在给顾颉刚的回信中说:“崔述的《东壁遗书》我没有,林春溥的《竹柏山房丛书》我有全部。”又说:“崔氏书有日本人那珂通世的新式圈点校印本,可惜此时不易得了。我已托人寻去。”〔3〕(《告拟作〈伪书考〉长序书》)(P.15)
?
崔述的《考信录》,除单篇零散刻印以外,据本文所知完整的刻本计有10种:
1. 1824年(道光四年)陈履和刊《崔东壁先生遗书》本
2. 1875年(光绪元年)聚珍翻印本(据赵贞信《考信录解题》附记)〔1〕(《附录》)(P.930)
3. 1879年(光绪五年)王灏《畿辅丛书》刻本(只有《考信录》等14种)
4. 1924年(民国甲子)上海古书流通处石印本(一说为景本。据洪业《崔东壁书版本表》〔1〕(《附录》)(P.936))
5. “近年坊间石印本”(据范希增《书目答问补正》。与上书可能为一事)
6. 1902年日本那珂通世编、日本史学会据陈履和道光本标点《崔东壁遗书》铅印本
7. 上海群学社铅印小字本(据《崔东壁遗书·附录·序目·目》顾颉刚按语〔1〕(《附录》)(P.911) )
8. 1930年北平文化学社铅印大字本(据顾颉刚《崔东壁遗书·附录·序目·目》顾颉刚按语〔1〕(《附录》)(P.911) )
9. 1936年顾颉刚标点上海亚东图书馆排印《崔东壁遗书》
10. 1983年顾颉刚编订上海古籍出版社《崔东壁遗书》本
相关推荐链接:
下一篇:略论宋代民间资本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