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不断改善环境,强化自我,努力完善软硬件的配置,争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意识。
2.3充分做好建档前的宣传工作,通过与居委会联合发放“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媒体宣传、张贴墙报、健康教育等形式,重点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逐渐引导居民了解、信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程度,更好的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4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也是健康促进的过程,要向社区居民灌输健康的新概念,使居民明白“不是有病才上医院,日常预防保健才是关键”的健康理念,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能让全科医生及早发现有患病倾向的信号和行为,作出科学指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通过建档,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之间多 一份信任和了解,从而争取居民主动配合,提供真实、完整的健康信息。
2.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之初应考虑到电子化和信息化问题,提前做好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的准备,通过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才能实现多部门间合作和资源共享,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这是健康档案能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和发展趋势。
2.6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人群,即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这两大类人群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频率相对较高,依赖性大,是建档的优先人群,在建好以上两大类人群的基础上,在逐步扩大到全体社区居民,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死档”、“漏档”。
2.7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患沟通和地方语言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心理学、社会学、地方语言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岗位技能和诊疗服务水平,才能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和依赖,最终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
2.8加强建档环节的人性化管理,“一切以居民为中心”,建立灵活工作机制,建档前提前与居民预约,选择适当时间入户,尽量避免在居民工作、午休以及就餐时间段建档,如因特殊情况必须更改上门时间时,应征得居民的同意及谅解后安排好下次建档时间。上门建档时,做到统一着装,佩戴工作胸牌,尽量不穿白大褂、燕尾帽等常规工作服。上门时注意仪表及言谈举止,用语文明,谈话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可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实行“一对一”建档制,避免当着其他人员的面询问档案中涉及居民隐私的问题,尊重居民隐私及意愿,与居民交谈一般只按调查表项目进行询问,如涉及居民不愿提及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应说明调查意义及资料必须保证真实性的情况,并向其保证资料保密,在尊重其意愿情况下进行填写。上门建档应听从居民的安排,尽量选择在会客厅建档,避免进入居民的卧室及其他秘密场所。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建档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工作量大,环境复杂。因此,应加强协调,及时完善各项措施,做好宣传,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拥有一份真实、完善的健康档案,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利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顾湲.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8-184.
[2]鲍勇.社区卫生服务使用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