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还描写了秦叔宝与单雄信、程咬金的结义之情。秦叔宝落难于潞州,身无分文,后又染上重病,真是受尽了人世间的凄凉苦楚。这时,单雄信满怀真挚、友爱之情,给予了秦叔宝无微不至的关怀、援助。他们之间的这种情谊不带丝毫功利色彩,肝胆相照,是一片人间真情。《隋史遗文》第29回有议论云:“人生只有朋友,没有君臣父子的尊严。有弟兄的友爱,更有妻子前亦说不得的,偏是朋友可以相商。故朋友最是难忘,最能起人记念。”朋友间的结义之情比固守尊卑等级秩序的血缘亲情更具魅力。结义大多是以感情相号召,双方气味相投,相互倾慕吸引,投入感情,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理解与信任。它摆脱了苛严、冷酷的宗法等级网络,是一种自然、平等、深具人情味的社会人际关系。
相知相重、堪托死生是结义的最高境界。秦叔宝因协济银一案受到责打,程咬金得知后,坦然承认自己是劫银者,慷慨承担责任。秦叔宝则当即扯碎捕批,于灯上焚烧。“相逢重义气,生死等一麾”(第31回),这是一种以生命担承的结义之情。“割股炮炙”是小说中又一感人情节。单雄信因坚决反唐而被俘就戮,秦叔宝、程咬金、徐懋功等极力营救未成,他们在刑场上慷慨叙别:
(叔宝)叫从人拿出一把刀,一个火盆;三人
轮流把自己股上肉割下来,炙在火上熟了,递与
单雄信吃,道:“兄弟们誓同生死,今日不能相
从;倘异日食言,不能照顾你的妻子,当如此肉,
为人炮炙屠割。”雄信也将来吃了不辞。(第59回)
结义之情远比宗法人伦真挚、深切。在这里,维系人心的,不是某种强加的道德义务,而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情感要求。结义双方都以完全自愿的、无偿的奉献作为行为准则,因而能患难相扶,生死与共。生活于社会底层的民众,他们要承受无尽的苦难和沉重的压迫,在共同寻求生存空间方面,他们逐渐找到了相处的契合点——义。这是民众在长期的生活磨难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理想的人伦原则,净化了的人伦原则。
由行义而维持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由结义而建立平等互尊、相知相重的人伦关系,这就是普通民众理想中的伦理观。与“亲亲有术”、“爱有差等”的宗法人伦观相比,它具有明显的民主性。
以上对《隋史遗文》中说唱文学材料的考察与民众心态的发掘,对我们研究讲史小说深有启示: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起源于宋元“说话”,其中的“讲史”评话更直接孕育了讲史小说。而且长期以来,说唱文学一直给予了讲史小说丰富的、源源不断的营养。“讲史之体,在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辞”〖3〗,说书人并不拘泥于史书记载的人物和事件去讲述真人真事,而敢于突破史书的框架,大胆虚构,肆意敷衍,这为讲史小说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题材。说唱文学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并形成了一些活泼、丰富的艺术手法,这对讲史小说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说唱文学与讲史小说关系的考察,应是我们研究工作的一个必要视角。
为“市井细民写心”〖3〗,借历史写现实,反映世俗人情,是说唱文学的重要特征。说书人在讲述历史故事时,为了吸引观众,引起共鸣,常常掺入了民众自身的现实感受和生活体验,因而历史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情感常类同于市井民众,生平遭际也与常人无异。说唱文学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之躯壳,反映民众自身的思想情感及所处社会现实,因此,说唱文学是一面映照民众心态的镜子。古代说唱文学材料大多湮灭于历史的尘埃,所幸的是,一部分讲史小说仍保留了它的踪迹。因此,发掘、考辨讲史小说所包含的广阔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材料;体味、品析当时普通民众的情趣意味,应是一项必要而且很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注释:
1本文所论讲史小说,泛指中国古代搬演史事,或“演一代史事”或“以一人一家事为主”(孙楷第)的历史小说。
2《隋史遗文》第13、14回写秦叔宝发配至幽州,恰幽州总管罗艺妻是秦叔宝姑母,姑侄得以相认,这可能就是《秦叔宝见姑娘》的情节内容。但据《新唐书·罗艺传》,罗艺妻为孟氏,与秦叔宝并无姑侄之亲,《秦叔宝见姑娘》显系评话虚构。
3《大唐秦王词话》题“澹圃主人(即诸圣邻)编次”,约刊于明万历间。卷首有“重订唐秦王词话”字样;陆世科序称诸氏“挥霍遗编,汇成巨丽”:可见此书前有更早的原本。全书以韵文提纲挈领、铺叙场面,以散文叙述故事,未脱说唱文学形式。词话盛行于元代至明前期,《大唐秦王词话》原本可能产生于这一时期。孙楷第先生认为原本是罗贯中所作,证据似不足。
4《旧唐书》卷68和《新唐书》卷89对秦叔宝早年经历概无涉及,秦叔宝成名史显系说唱文学虚构。
参考文献:
〖1〗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84-185
〖2〗程毅中.宋元话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5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The History of Sui Dynasty, the Art of Orating
in the Later Period of Ming Dynasty and the Psychology of Ordinary People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Sui Dynasty was created by the art of orating in the later period of Ming Dynasty, possibly based on the orating writing ?The Biography of Qin Shu-bao, played by Liu Jing-ting. It discribed the feature of the psychology of ordinary people: the course of success of Qin Shu-bao was long and hard ,showing the value of life of ordinary people which was charactered by paying attention to benefit and honour; Qin Shu-bao often gave a hand to others and had deep friendship with Shan Xiong-xing and Cheng Yao-jin,showing the outline of ethics of ordinary people.
Key words:The History of Sui Dynasty;the Art of Orating in the Later Period of Ming Dynasty;the psychology of ordinary people.
下一篇:对古典文论的几句闲话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