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学论文一般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语言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几个主要研究领域。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文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葬花吟》三题——诗体、内容、修辞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其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凭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她作为一部因情造形、为情造文的诗化小说,其中的诗词曲赋,不再游离于作品之外,而是融入小说的整个叙事和结构之中,成为小说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真正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人物的身份口气。《葬花吟》正是如此,在塑造林黛玉形象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物情节和行动的一部分,是血肉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人物的行动、心理状态以及未来的命运的预示和诗歌的内容紧密地连系在一起。它是人物用血泪谱写动人的诗章,是诗篇用美文迸发出人物的激情。假如林黛玉没有《葬花吟》的美饰,她将显得多么死灰,假如这一回没有《葬花吟》的装点,它将显得多么枯槁,假如《红楼梦》这部巨著没有《葬花吟》的点缀,它将显得多么干瘪!《葬花吟》可说是林黛玉生命的呐喊,林黛玉灵魂的控诉。这是小说中诗歌和人物紧密结合的最高度和典范。以至于流传到今天,人们论黛玉就不能不想到“葬花”,谈“葬花”就不能不说黛玉,二者已然联成一体。而从诗歌本身的艺术成就来说,《葬花吟》作为林黛玉诗中的压卷之作,汲取了我国古典文学千年积淀下的精华,其中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等等亦脱离小说本身而作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传唱至今。脂砚斋评曰:“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葬花吟》既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研究她也就成为了研究林黛玉形象的重要依凭,更可以从中一窥中华古典诗歌的精妙。下文将从《葬花吟》的诗体、内容、修辞三方面的具体研究其特征。
一、随体赋形,自然流畅——《葬花吟》的诗体分析
《葬花吟》在诗体上借鉴了歌行体的特点,关于歌行体,李之仪在《谢人寄诗并问诗中格目纸》中说:“方其意有所可,浩然发于句之长短、声之高下则为歌;欲有所达而意未能见,必遵而引之以致其所欲达则为行。”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乐府》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 因此歌行既是较为自由随意抒情的,又是自然流畅富于节奏的。它作为一种诗体,不用乐府古题而即事名篇,自立题目,七言歌行以七言为主,或齐言,、或杂言、长短句,乃亦歌亦诗、亦文亦赋、节奏感强、具有格式又不拘格式的古自由体诗歌,而在实际的创作中,七言歌行又逐步形成自身的一些特点,并作为一种体制而固定下来,这些特点主要包括:字数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五言乃至八、九、十言;用韵上可以转韵,多平韵仄韵交替,一般四句一换韵;平仄多入律,声律富于节奏感。下面从《葬花吟》的句式、押韵、平仄方面探讨其诗体特征。
首先看押韵:
《葬花吟》(引自《红楼梦》):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上平,十五删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下平,十四盐 (韵一,平声“删盐”通押)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上声,六雨 (韵二,押仄声“雨”韵)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上平,五微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上平,四支 (韵三,平声“微支”通押)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开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下平,八庚 (韵四,押平声“庚”韵)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入声,四质、十三职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入声,十二锡(韵五,仄声“职质锡”通押)
下一篇:浅议上博楚简(二)札记 (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