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21
另一个外语教师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纠错才能提高学习者外语水平。其中一派学者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了语言教师应该纠正什么样的错误,如Rod Ellis[5]认为写作中的纠错反馈是否有效取决于纠错是否有目标性,他以修改学生习作中的冠词论证了具体的、有目标的纠错任务是有助于学生某一语言技能的发展。Ammar[6]通过观察启动(Prompts)和重述(recasts)在纠正学习者习得所有格过程中的作用,证明了启动比重述在帮助学生语言发展方面更有作用。也有研究者从更宽泛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如Evans et al[4]认为纠错应该考虑到一系列问题:语言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能等问题、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等,他们构建了一个针对学习者个体的纠错模式。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言错误千差万别,教师教授的学生个体也不尽相同,因此具体针对一种语言错误,或者某一具体学生进行反馈纠错在操作上有很大难度,在效果上也难令人满意。 另外,纠错的有效性不容乐观,语言教师也常常抱怨一遍遍的纠错反馈似乎没有好效果。所以外语学习中有效的语言反馈应该尊重语言发展的规律,纠错反馈的重点应在语言错误发生之前,即语言教师应该重视语言的输入,以此来降低学习者语言犯错的可能性。
3从“互动”看纠错反馈
互动协同理论认为语言互动过程中为语言学习提供的正确语言输入越多,外语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范本就越多,这样犯错的可能性就越小, 而外语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为在教学中如何纠正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提供了很重要的启示。纠错应该是在语言的使用中、在语言产生大量变异的过程中纠错。外语教师为学习者设计那些促使他们产生大量变异的学习任务,学习者就有可能发展更加合乎本族语规则、更为系统化的语言。因此简单的操练绝对不是好的学习任务,简单的纠错肯定也是无济于事。只有那些提供了丰富语境的、能够促使各种因素在学习者语言心智包括肢体上产生通达联动,从而促使学习者所学语言产生变化的语言学习任务才是好的学习任务,才能够促使学习者习得语言。
这也符合认知语言学所提倡的语言学习认知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模块, 而是一个与身体其他系统相互关联的系统, 它们相互互动,相互影响。认知系统也不是仅仅局限于人体内部,电脑的鼠标可以看成是人体内部的认知系统的延续, 因此认知系统是受环境影响和限制的。Thelen & Smith[7]也认为只有当学习者接触了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语言形式,具备了丰富的语境,他们才能选择和适应新的语言形式。所以语言学习者接触的语言形式或者变量越多,语言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Spoleman和Verspoor[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语言层面的各因素的充分互动和变化的过程使芬兰语的英语学习者产生了语言发展的飞跃,语言的错误率大大降低。
王初明教授提出的“学相伴,用相随”原则[9]和语言习得的有效路径[10]也谈及了对的纠错看法。他认为所学的语言结构能否用得出来, 用出来是否正确, 还取决于此结构在学习过程中与什么语境变量相伴。相伴正确,使用就会正确;相伴错误,使用就会出错。可见丰富的语境中多变量因素和大量地道正确的语言输入对于减少犯错的机会从而习得语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也符合认知的普遍规律:语言首先是要基于意义及使用的,在以使用为基础的理论背景下, 认知语言学、涌现论、连接论、语法化理论都强调语言是在使用中学习的,都是在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从而导致内部结构产生关联继而再组织以习得语言的。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2000字语言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语言学。
标签:语言学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