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将描述事实、揭示规律、预测趋势、控制行为作为学科研究的基本任务,站在当代文化与社会科学发展的立场上审视,的确存在不少问题。忽略或回避这些问题,讳疾忌医,只能使心理学的学科发展陷入更深重的危机。除了片面追求抽象的心理本质和所谓“客观规律”导致与社会实践脱节,严重缺乏实践效度以外,现代心理学的实证目标导向使它很容易沦为社会权力的附庸和社会控制的工具。以当代社会思维方式的变革为背景,基于对心理学学科性质新的认识,特别是基于人的心理的社会文化建构性,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模式正在悄然转变,包括超越旧的实证目标体系,代之以新的学科使命。心理学史上每一次变革莫不以科学观、人性观、心理观的重大转变为基础。以行为主义革命为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反映了上世纪初实证主义科学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进化论关于动物与人类进化发展的延续性对心理学的影响、以及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所引发的人对机器生产的强烈崇拜。后者直接导致心理的“机器隐喻”。后来所谓的“认知革命”,指责行为主义是“没有人的心理学”,开始重视人的意识的作用,并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吸收了当代生物科学和电子科学的最新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和研究方式。因此,行为主义的式微与认知主义的兴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革命,认知主义只是对行为主义的“纠偏”和进一步发展。当前这场心理学研究模式的转变是又一次真正的变革,而非“第二次认知革命”,表现为科学观、人性观与心理观的历史性断裂,其实质是由经验实证主义向社会建构论的转变。重建新的学科使命与目标体系是此次研究模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学科使命首先要求借助话语、叙事、文本等各种心理的社会建构媒介的桥梁作用,实现对人的内在心理结构和心理内容的认识。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具有“反映性”,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感觉和知觉分别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整体属性的反映;记忆是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思维是对客观对象的问接、概括的反映;情感是对客观对象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现代心理学是对心理反映的内容与反映方式等“心理事实”的描述。在主体与客体之外,环境与社会文化等都被视为心理的“影响因素”或干扰变量,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或规避。当代心理学否定心理的反映性,认为心理是复杂的社会建构过程的产物。遗传、进化、文化、环境、时空、偶然等多种要素共同参与了对人的心理的社会建构。只有动态地理解心理的社会建构过程,才有可能真正把握人的心理。话语、叙事、文本等作为社会建构的重要媒介,既是心理的建构源,又是心理的投射物,与人的心理具有同构性,因此被认为是进人人的内心世界的理想通道。当代心理学研究模式变革是对所谓“客观规律”的超越,与此相应,新的学科任务由“揭示规律”转向理解特定事物对于不同文化和境遇中的人的“意义”及之所以如此的内在心理逻辑。揭示规律与描述事实同样基于经验实证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只有在预设了主客分离、主观能够反映客观的前提下,心理学家才有可能描述事实、揭示规律。而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业已证明,心理学家并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任何人都不可能摆脱特定文化的局限而达到纯粹的客观,任何规律都难以彻底摆脱文化的负荷与某种主观色彩。因此,当代心理学不再执着于“客观规律”,而试图借助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等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途径,理解特定事物对于不同文化和境遇中的人的特殊意义及其内在的心理逻辑。 “理解”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但主观与客观已不再是衡量研究价值的绝对标准。当代心理学以解决特定文化情境中的人的具体心理问题为己任,跨文化意义上的客观规律即使存在,也已失去意义。当代心理学研究模式变革以“关系思维”取代了“主客思维”,与对客体心理的预测和控制相比,更希望促进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现代心理学所奉行的主客思维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非生态的人性观。主客体的分离,客体的对象化,使得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处于认识与被认识、控制与被控制的“对峙”状态,这是现代社会各种冲突与矛盾的深刻根源所在。IlOl在当代心理学看来,并不存在一个与外界有着清晰边界的独立自主的主体或客体,每个人都存在于与他人的关系之中,通过他人被定义,因为他人而成为自己。正如人在不同场合或与不同人打交道会表现出迥然相异甚至完全矛盾的人格特点,人总是根据对象和情境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这种主体与对象联动、人与环境共生的关系思维体现了当代心理学生态化的人性观和心理观。受新的思维方式的支配,当代心理学研究不再追求对客体心理的预测和控制,而力图通过心理学研究促进个人与不同群体间的相互理解、关爱、沟通与合作,消除或缓解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各种心理矛盾与冲突。当代心理学的最终目标与学科使命是提升人的幸福感,参与对理想的和谐社会的建构。现代心理学持知识的反映观,认为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改造世界的工具。承认或相信反映论,必然带来“哪一种”反映或“谁的”反映最客观、最真实的问题。正是这滋生和助长了实证主义在现代心理学中的话语霸权。当代心理学则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地反映现实,它既是社会文化的建构物,又参与对社会文化与现实的建构,是一支能动的社会建构力量。批判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生态心理学、女性主义心理学等当代心理学的最新取向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社会实践为导向,强调发挥学科研究对社会文化与社会现实的建构作用,帮助人们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主观幸福感,参与对和谐社会的建构,视此为学科研究的最高理想。总之,随着当代心理学研究模式的变革,心理学被赋予了新的学科使命。尽管对现代心理学的目标体系有很多激烈的批评,但考虑当代心理学的多元文化立场,应该把这理解为对传统的超越而不是决然背弃。现代心理学的实证目标体系的根本问题在于将人还原为物,将心理现象作为单纯的自然现象,将心理学划归纯自然科学。事实上心理学更多地偏向人文和社会科学,依照哈贝马斯的观点,除了科学的“认识” 目标之外,更应该注重对人的“理解”和人性的“解放”。
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下一篇:关于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