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3-12-16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网络反腐的制约因素与突破路径”,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近年来,随着一起起网络反腐成功案例的出现,网络监督逐渐成为反腐的重要力量,它使得反腐主体急剧增加,反腐力量空前增强,使人人反腐从理念走向现实。广大网民对互联网的监督作用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是中国社会民主与进步的体现。2009年出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收录了“网络反腐”的词条是互联网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得到政府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2010年12月,我国首次发布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称,网络监督是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监督方式。网络反腐作为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反腐败模式,已成为网民表达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成为监督权力运行的另一种力量。
一、网络反腐的特点
传统的反腐方式使腐败案件从举报到查处披露费时较长、流程复杂,查处过程因封闭而缺乏监督。网络反腐在反映民意、发动舆论、社会监督等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对传统反腐方式做了有益的补充。
1.快捷高效性。网络反腐克服了传统反腐时间长、程序复杂、人为因素干扰多的弊端,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反腐工作更快捷、更高效。反腐事件一旦出现在网络上,网民运用互联网上的各种平台,在短短几秒钟内就可将整个事件迅速传播到全国以至世界的各个地方,在最短时间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这种强大的舆论攻势和压力会推动纪检等部门及时有效地处理相关事件,迅速把调查结果公之于众,从而大大提高了反腐的效率。如2012年11月的“官员不雅视频”事件,从视频、文章出现在网站上到雷政富被免去重庆北碚区委书记职务,立案调查,前后总共63小时。时间之短、效率之高确实是传统反腐方式难以达到的。
2.全民参与性。网络遍及千家万户,是公民最容易接近和利用的媒体。一些地区发生的涉腐事件经网络媒体交汇碰撞后,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受众的范围,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互联网为公民参与国家法治建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由于网络代表了无处不在的全民性监督,有关部门对事件是否处理、结果怎样,广大民众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地浏览到,并且对于事件的进程可进行自由评论。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加大了对官员的社会监督力度。2008年网上曝出周久耕“天价烟”事件,跟帖在两三天内就达到7万余条;2012年8月的“表哥”杨达才事件也是通过网友发帖、顶贴,形成热点事件。
3.细节扩展性。近年来,在网络监督之下,网民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及偶然性证据把多名官员拉下马,社会反应十分强烈。网络反腐事件大多从细节入手,通过言语、表情、行为或穿着等细节,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借助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信息,于第一时间、最大范围将事件公布于众。从抽名烟、戴名表、开名车、晒工资到局长日记、官员不雅照片等,都成为网友们“细节反腐”的对象。强大的网络监督氛围和无处不在的群众监督让官员们的生活和工作细节都开始置于公众视野,让他们时刻都有一种危机感。
4.安全隐匿性。在传统的反腐方式中,因反腐败而受到打击报复甚至生命威胁的,绝不是个案。据报道,改革开放30多年,十大反腐名人,其中九人遭到报复。因此,很多人因为考虑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不愿揭露和举报腐败行为,民间反腐的力量也不能得到充分调动。与传统的反腐方式相比,除非运用特殊的技术手段,一般网民的真实身份不容易泄露。网络的虚拟匿名性为民众参与反腐败提供了安全的平台,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举报过程中的危险和障碍。民众有了这种安全感后,在反腐败中才能后顾无忧,从而产生真正的监督热情。调查显示,网络曝光是公众认为最有效的举报方式和最佳的参与反腐的渠道。
此外,网络反腐还具有公开性、互动性、直观性等特征。总之,网络反腐在时间、成效、威力等方面都有传统反腐方式无法企及的优势。
标签:党建行政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