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编辑:

2013-11-13

四、编辑人员如何甄别和防范假新闻

第一,采用可靠的信息来源。在重大新闻的采用上,除了参考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外,还可以查阅《人民日报》等传统纸媒,虽然这些权威媒体的时效性不及网络,但是其制作和播出的新闻经过了一层层的审核,真实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具有网络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相反,网络上出现的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编辑人员采用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小心求证、多方核实;新闻在被查实之前,切忌刊载或者播出。

第二,仔细验证信息来源。由于一些假新闻会冒名传统媒体发布,所以转载自传统媒体的新闻消息,一定追根溯源。利用百度、Google等的搜索引擎功能,搜索出信息的最初刊发媒体和刊发时间,并找出相应的版面。

最后,用常识和逻辑推敲稿件内容。新闻编辑人员大多数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所以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人文常识和逻辑思维,利用已有常识和逻辑来推断消息的真实性是新闻编辑甄别真假新闻最有效、最迅捷的途径。

能够完成以上几点,基本上可以保证网络假新闻无所遁形,但这要求新闻编辑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网络技术能力,还有足够的冷静和耐心。

追根溯源,要坚决杜绝假新闻,记者是关键。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胜,靠的不是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假新闻,首先拼的是采写技巧,其次是能力,最后是人格。不只是新闻,其实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新闻前辈范长江在《通讯与论文》一书中写道:“有了健全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任何人要想成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唯有如此,新闻工作人员才会形成新闻专业主义的信仰,才会有强烈的自律精神。

优秀的记者通过报道客观准确的真新闻实现自身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利用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敏锐的洞察力,察常人所不察,写他人之所不及,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兼顾。

正如美国传播学巨擘李普曼曾说:新闻就像黑夜里的探照灯,它只能把一个区域照亮,让我们注意到这个有限的区域内发生了什么,但是其他的部分却处于黑暗之中。在当今中国各种法律制度都还不够完善的情况的下,新闻记者如何通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把“有限的区域”照亮,让受众看清事实的庐山真面目,重新树立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重拾“无冕之王”的桂冠,这不仅依赖于新闻工作者的自律,还需要行业法律法规的他律来实现。

作者简介:刘昕,女,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国际新闻研究。

参考文献

[1] 闵大洪.从网络谣言到网络假新闻[OL].人民网,2006-07-21.

朱云龙.网民对信息的“把关”[J].网络传播,2006(5).

陈力丹.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J].新闻记者,2002(2).

黄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郭镇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喻国明.影响力经济——对于传媒业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J].现代传播,2003(1).

曹鹏.影响力概念的提出与媒介核心竞争力简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

何静,谈路明.受众期待视野下的假新闻报道[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权亚楠.网络群体性事件与假新闻的问题探析[J].东南传播,2011(3).

[10] 陈边,新龙.媒体公信力的阴影——对近年假新闻的一些分析[J].现代传播,2011(10).

[11] 许可,王鑫.浅谈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从“2010年十大假新闻”谈起[J].今传媒,2012 (4).

[12] 廖向东.假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及根源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3).

[13] 张世庆.网络时代防止假新闻浅议[N].四川工人日报,2010-02-15.

[14] 蒋雯.论当代记者的职业要求与道德素养[J].新闻传播,2009(12).作者简介:刘昕,女,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国际新闻研究。

总结:通过阅读本文不知大家是否写出满意的新闻传播论文: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对策,更多内容请点击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新闻传播论文:浅析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

新闻传播论文:记者怎样报道案件

标签:新闻传播论文

上一篇上一页12下一页下一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