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0-09
所谓信息茧房,按哈佛大学法学院桑斯坦教授给出的定义,是指网络的广泛使用,让每一个网民都只获得自己所喜欢的信息,因为志趣相投的人往往只喜欢和他们圈子中的人交谈。他认为人们应该置身于任何信息下,而不应事先被筛选,这样才能防止社会分裂。微博作为一种社交网络,正是通过“follow”来为用户定制所需的信息,微博的形式既带来了新闻传播的快捷,也导致了新闻视野的狭隘。特定的关注对象、特定关注对象的特定喜好,以及基于共同趣味的相惜等于自制了一间信息茧房。
新闻性的群体无意识现象。对于未经证实事件的围观甚过对于新闻本质的关注。微博的简易操作和低门槛进入制,致使劣质内容泛滥成灾,久而久之,将会使网络公民新闻逐渐陷入低俗状态。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认为“决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的相关要素是原始人的热情和英雄主义,这些东西在一个理性的人的身上必然是缺乏的。因为理性的人所抱有的是持续性的怀疑精神与思想的独立意识”。
大多数情况下,“围观”的言论和辩论的素质都比较低,有些只是起哄而已。由于微博门槛低、随意性大、字数有限,其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可能只能起到提供线索的作用,而不能完整、真实地报道新闻。如果将微博当做一种媒介来使用,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发布一些重大信息,可能导致流言传播,而且可能几分钟内就能传遍全球。新浪的执行副总裁陈彤坦陈:“微博相比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来说,速度太快了,每一个人都是准实名制的发言,怎样保证信息安全性,我们也一直在摸索。”与此同时,微博还带来了信息过剩,这是很多新媒体都可能面临的问题。
传播者的潜在意图侵蚀了新闻的本义。长期观察、研究互联网发展的学者胡泳认为,微博也许为民众参与公共讨论提供了基础,但只有“围观”改变不了中国,微博在中国的发展本身也有许多问题。由于中国特殊的信息流通环境,以及门户网站的商业运作手法,微博世界本身也是不平等的。
微博拥有者理论上是一种相互关注与追随的关系。在关注与被关注之间,信息快速流动,微博成为一个交流互助的平台。但是,在精英微博和草根微博之间,二者的关注并非对等。草根微博往往成为精英微博的转发者和跟随者。
由于具有自身背后强大权力、网站讨好的技术支持,精英微博往往把持且主导着微博上的热点话题。表面上,微博的低门槛加上无所不在的到达率,增加了草根的话语权,可实际上,这些受到精英们暗示和传染的情感与思想集合成一种无意识人格,暗示的观念即刻转化为行动的冲动。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着明确身份与性格的个人已经消失,他融入群体,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分子。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微新闻的负效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其它文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