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3-28
如果从一个更一般的角度看待以上四种认识,就会发现他们面临一个共同的棘手问题,即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需求评价、道德认知等价值冲突问题——因为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人与人之间总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性,或者说,认知多元化的存在是一个社会必然,解决这种由主体独立性引起的多元化冲突,是古今中外都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在欧洲社会,为了解决冲突问题产生了一人一票的民主投票制度,以多数原则作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许多场合中,这一做法都是简单而有效的。然而,遗憾的是,近现代的理论研究早已表明,正如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在《理性与自由》中所论述的那样,在有些场合,那些由于多元化引起的冲突问题,并不存在一个可以由多数原则所决定的社会选择函数。
中华文化就是一种和谐的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崇尚和平、反对武力的传统。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释道三家共存的文化格局,是一个多种文化流派冲突融合的过程,因而,其中必然具有一些关于冲突问题的解决之道。然而,遗憾的是,无论是儒家的“中庸”观,还是道家的“无为”观,又或是佛教的“平等”观似乎都缺乏类似于西方社会中投票制度那样简单的数学统计模型,因而我们也有理由怀疑,中华文化的系列理论究竟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仅仅只是一种粗略的定性描述而无法实现定量计算?
二、从超公平分配到按需分配
在《Super Fair Distribution Based on Individual Preference》一文中提出了一种超公平分配模型,其结论是比较有意思的,大意是说:在资源分配过程中(无论资源是可分或不可分),一定存在一个分配过程,使得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得到了平均值或者超过平均值(即超公平值),进一步的,在这个分配过程中,如果A认为自己比B得到多,那么同时,B也一定认为自己比A得到的多。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讨论一下有关超公平分配问题。
假设有三个人A,B,C生活在一个房间里(为了简单起见,这里仅讨论三个人,理论研究表明,相同的分析适应于任意的人数),三个人共同拥有一个窗户,在窗户的使用问题上,三个人常常有不同意见,比如,在某天中,三个人又发生如下争议:
A:开窗户吧,屋里太闷了;
B:关窗户吧,外面太吵了;
C:还是开一分钟关一分钟吧(这里假定C是一个性格急躁,容易冲动的人,经常会做出一些让其他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事)。
为了解决三个人之间的需求冲突,超公平分配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1.由三个人分别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每个人都基于自身的自由偏好);
假设三个人提出的解决方案如下:
A:我给大家每人10块钱,今天窗户归我管理;
B:我给大家每人20块钱,今天窗户归我管理;
C:必须有人给我100块钱,我今天才不管理窗户;
2.根据超公平分配算法,由计算机给出最终的分配结果;
标签:马克思主义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