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马克思主义

关于按需分配的实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编辑:

2014-03-28

前文论述了超公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一些关系,下面再谈谈超公平分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首先是一种参与者具有相同权利的平等观,而这恰恰是佛教所宣传的,即无论一个人的认知或偏好是如何的幼稚、偏执,他的需求与其他人都将被平等的对待;然后是一种推己及人的交往原则,这正体现了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髓,其方案的执行过程也再现了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原则;再后,从管理者的角度看,管理者不需要作出任何自己的权威判断或者智慧处理,只需要把每个参与者的意见综合实施即可(即由计算机进行客观的演算),这恰恰是道家所追求的“无为”之治;最后,从分配结果上看,其完美地暗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非常和谐的分配观。

超公平分配并没有试图寻找一个多数的,权威的“社会选择函数”,相反,它努力保证每个参与者的决策意见都被采纳——这其中包含的平等、中庸,无为的和谐思想或许恰恰是西方多数原则的民主程序所缺少的,而这种中庸、无为的理念也正是价值中立地处理价值评价问题所必备的条件。一方面,以上的讨论表明,前文给出的按需分配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吻合的,另一方面,这一过程也在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可能并不仅仅是一种定性描述,利用现代的自然科学手段,有些是可以实现定量化研究的,而这也需要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共同努力。

以上是按需分配的实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文参考

标签:马克思主义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