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2-25
(一)异化:后殖民翻译理论家韦努蒂的翻译策略
后殖民主义的翻译理论区别于传统翻译理论的地方在于传统的翻译研究似乎没有意识到翻译
理论工作者应该努力去解释语言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殖民主义的翻译理论把语言之间的不平等关
系和文化之间的权利差异当作非常重要的内容进行考察,并站在弱势文化的立场上来进行言说。
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是一位意大利裔的美国学者, 美国坦普尔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
英语系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翻译再思:话语、主体性、意识形态》(Rethinking 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Ideology,1992)、《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1994)《翻译之耻:对差异伦理
的追求》(The Scandal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1998)。他所关注的主题是归化与
异化问题。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视点(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异化以原语文化为视点
(source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前者主张译文应尽量适应目的语的文化习惯,为读者着想;后者提
倡译文应尽量去适应原语的文化及原作者的遣词用字习惯。③《译者的隐形》是他具有重大影响的第
一部著作。《翻译之耻:对差异伦理的追求》为其最新的一部著作。在这两部作品中作者回顾了英美文
化在19 世纪和20 世纪的翻译史, 指出自19 世纪以来翻译界的主要趋势是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
中遵循目的语的主流诗学规范,即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由于他对主流翻译规范采取抵制姿态,并对
英美文化持批判态度,人们很自然地将他与翻译领域的后殖民主义者联系在一起。
在他看来,“归化法”往往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强势文化在将弱势文化的文本翻译过来时采用的
翻译策略。强势文化常常自恃高人一等,面对异质文化时往往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摆出一副咄咄
逼人的架势,对异域的语言文化不屑一顾、一味排斥,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借鉴和吸收了。④在这
种翻译策略的应用中,译者刻意忽略原文中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并掺入了目的语文化中的价值
观念和信念。韦努蒂还采用了“抵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这样的字眼来阐述自己的翻译思
想。“抵抗式翻译”与“异化法”翻译大致同义,指的是一种在文学翻译中对一些异质性(foreignness)
进行保留的翻译策略。所谓“抵抗”,是对英美中文化中盛行的一种翻译思想进行抵制,这种翻译思
想认为,只有流畅的翻译才是可以接受的翻译。译文的透明度要高,要让读者把它当成是用目的语
语言创造出来的作品。他希望通过“抵抗式的翻译”对英美文化的强势地位进行挑战,用“抵抗式的
翻译”为手段,引进弱势文化的思想和话语技巧。⑤他提议用异化的翻译方法来抑制强势文化对文
本的篡改,在译文中保持原文中异质因素,从而对英美等强势文化的种族中心主义进行批判。
(二)杂合:语言帝国主义视域下翻译手段的选择
杂合(hybrid)这一概念最初是从生物学中发展而来的,指不同种、属的两种动物或植物的后代。
后来自然科学领域的其他学科以及社会、人文科学也借用了这一概念。“杂合”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结合的产物。后殖民“杂合”理论的倡导者是霍米·巴巴(Homi Bhabha)。他指出,“文化从来都不是单
一的、铁板一块的,也不是简单的‘自我’与‘他者’之间的二元关系。”⑥霍米·巴巴所谓的“文化定
位”,既不是定位在后殖民宗主国文化的普遍性上,也不是完全定位在弱势文化的差异性上,而是
定位在介于两种文化之间的“第三空间”。殖民地文化、弱势文化可以通过“杂合”对占主导地位的
殖民文化进行“改写”,成为使西方文化“地方化”的一种手段。“杂合”也的确对瓦解宗主国与殖民
地、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二元对立,为弱势文化逃脱殖民文化的控制或是西方权威的压迫
提供了一条出路。⑦在翻译过程必然会出现两种语言文化的“杂合”现象,尽管其程度不尽相同。翻
译是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用一种语言文化将另一种语言文化的文本加以再现,译文不可避
免地反映两种语言文化的特征。翻译的作用在于将原语文化的文本移植到陌生的目的语文化中
去,而两种语言中不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不同的文化源流、不同的语言结构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
造成语言之间的异质性和差异性。语言的异质性和差异性决定了“杂合”是译文的一个重要特征。
74
第1 期
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得以留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历史上与印度文化、西方文化等
各种文化进行“杂合”的结果,通过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如果刻意追求译文的纯洁
性,对外国文化中生动的表达方式一律采取排斥的态度,“杂合”的译文就不会出现,汉语里就只有
“猫哭老鼠”,不会有“鳄鱼眼泪”,只会有“全副武装”,不会有“武装到牙齿”,只会有“一箭双雕”,
而不会有“一石二鸟”等。“杂合”译文也丰富了中国文化中的文学样式、文学手段和表现手法。没有
西方文学的引进,也许中国文学中至今还没有打破格律限制的新诗,也许今天还采用章回体的叙
述模式,也许今天还没有歌剧、话剧形式的出现。在翻译的过程中,以“杂合”为手段对强势文化进
行的改写,已达到对强势文化进行消解的目的,因为处于“杂合”状态的语言文化汇合了两种语言、
文化的优点,经过吸收与融合的过程后,往往会获得一些本来不具有的优点,实现对原来文化的优
化与超越。生物学认为,“杂合”的物种具有母体无法比拟的优点,经常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融合
的文化具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