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2-25
(三)从文化转向向翻译学转向:弱势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策略
从文化的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由来已久,然而真正将翻译研究纳入文化研究视野至少是20 世
纪90 年代以后的事情。英国学者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nett)和已故美国学者安德烈·勒菲弗尔
(André Lefevere)是当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的主要倡导者和推进者。当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
向持续了近十年时,两位学者⑧又在合著的专题研究文集《文化建构:文学翻译研究论集》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1998)中提出了另一个新的观点:文化研究中的
“翻译转向”。我国学者王宁提出⑨,由于文化研究的日益学科化趋向,翻译的学科意识也应该强化,
把“翻译转向”改为“翻译学转向”。这实际上对于反拨文化研究中的英语中心主义模式、率先以翻
译学为切入点把文化研究扩展到跨文化的大语境之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入全球化时代以
后,随着翻译研究的再度兴盛和文化研究的受挫,文化研究中的“翻译转向”已被证明是势在必行
的,而且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⑩不可否认,与西方的翻译理论相比,中国的译论建设已经落后
了。西方的翻译理论目前处于中心的位置,而中国的翻译建设处于边缘的位置。因此在大力引进和
介绍国际翻译界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同时,我们呼吁中国的翻译研究者走出国门,在用中文著述的
同时也不断提高英文著述的能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加强与西方之间理
论与学术的双向交流。我们的翻译理论应该摆脱归化和异化等局部问题的讨论,拓宽研究视野。我
们既要反对盲目崇拜西方翻译理论,也要避免妄自尊大,以对抗的方式挑战西方翻译界的霸权地
位。中国翻译界既要注重学习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又要保持不断的探新精神,立足本国现实,与
世界翻译界开展对话、交流,只有在借鉴基础上的创新才能使我们的声音被世界听见,才能融入文
化的全球化。过去大量的外国作品被翻译成中文,近几年中国出现了中译英的热潮,今后翻译的重
点是要将大量的中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英语介绍给全世界的读者,使它在世界上有更广泛的读
者,以这种方式反抗英语霸权。我们认为中译英应该以英语读者的接受为准则,以目的语文化为视
点,译文应尽量适应目的语的文化习惯,为读者着想,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如果将反殖
民理论作为反对西方霸权的一面旗帜,提倡进行强制性的文化干预,以中文为准则和规范,这种译
文恐怕英语读者很难接受。www.17net.net 论文网
三归化与异化:两个动态的概念
归化和与异化是两个动态的概念,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译文到底
是归化还是异化的,要到特定的时期、特定的读者群中去寻找答案,脱离了特定的时期、特定的读
者群去孤立地谈论归化和与异化问题是不科学的。輥輯訛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交流的
不断加深,两种文化之间的了解也会不断深入,那么一种文化相对于另一种文化而言在“异”的程
度上也是变化的。翻译的根本任务是准确而恰当地传达原语文化在语言、文化和诗学方面的差异
韦忠生:语言帝国主义视域下的翻译策略75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0 年1 月
性,以便为目的语文化所接纳,从而促进异质文化交流与互补。
四结语
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回应仅仅停留在抵抗的阶段是远远不够的,正视文化的“杂合”的现
实,同时用辩证的态度对待本国文化,吸纳其他国家文化中的差异性特征,在两种文化中进行新文
化的构建。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中的差异性的抹杀将导致强势文化的不断贫瘠,使全球性的文化
单调乏味,缺乏多样化。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一味抵抗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文化之间的
特殊性和差异性有可能导致文化冲突,但差异本身并不意味着冲突。它同样可以成为,而且应该成
为各国之间相互交往和对话的理由:因为差异,才有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必要。文化之间的对话离不
开翻译,翻译是异质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的最重要的媒介。我们既要采取归化的翻译的策略,
也要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各种不同文化的“杂合”,实现各种文化的融合,最终融入全球
性的文化。
语言帝国主义视域下的翻译策略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