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电视艺术论文

西方战争电影的四种典型模式分析探究

编辑:sx_houhong

2014-05-07

西方战争电影的四种典型模式分析,剥开西方战争电影商业化和功利化外衣,探索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之阶梯型深度模式的建构。

在视觉文化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媒介和文化文本,以与生活时空同构的模式为载体表现现实与艺术的差异性,使观众在熟悉而又陌生的语境中寻觅感官的刺激和人生的体悟,其深度模式具有梯度性,能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而战争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类型之一,目的不在于标榜所谓之科学的人类史观,而是试图通过将战争元素纳入限定视域来展现人与世界的关系、影像与思维的关系,赋予本应属于历史学范畴的人类行为和感情世界以审美的思维方式。它所展现的不再是单纯的历史事件,而是情感表达的张力和意识形态的诉求。西方战争电影自二十世纪早期出现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类型多样且具有模式化的特点,本文从电影文本本身出发,依据结构模式和内涵特点将其分为“寻找模式”、“狼孩模式”、“英雄模式”和“事件中心模式”四种类型,以文化分析的视角,试图剥开战争电影商业化和功利化外衣,探索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之阶梯型深度模式的建构方式。

一、各模式及其视觉、思想、情感特点

1、寻找模式

一直以来,“寻找”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大主题,如文艺复新对一个时代的追寻,卡夫卡、博尔赫斯等现代派小说家对人类终极意义的探求,文学中的寻根实验等。而这种寻找的模式也存在于战争电影之中。其在着力表现对战争的历史反思的同时,也昭示了一种赋予人类存在意义的存在状态和行为方式。《冷山》、《漫长的婚约》、《美丽人生》、《硫磺岛家书》、《现代启示录》、《猎鹿人》和《东京审判》等都是这类战争电影的典型。

此类型影片注重画面感的营造,对战场与监牢等的直接描述不多,这些场景多表现为无色度的灰色调,运用不饱和色彩或黑白画面,清晰度较低,此时由色彩和光亮带来的信息减少了,观者难以关注细节,外部事物成为了内部事物的延伸。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光影效果明显,亮度较高的具有唯美浪漫气息的生活场景。这样一种差别对待的视觉处理方式体现了战争灾难性的异延。此种灾难性并非只体现在战场上,其影响是非中心性的,从战前一直扩散、延续到战后,甚至是更长时间,且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一些以生活现实、回忆和幻想穿插构成情节的寻找主题电影中,时间的正常序列在主人公的情感线条中被打乱,仿佛暗示着被纳入意识的情感对时间的不可逆转性与逻辑必然性无声的抵抗。战争的残酷会使人内心真善美的事物遭到破坏,主体存在的价值被频繁的死亡掩盖,人在其中丧失了自我选择的能力。在寻找模式的战争电影中,大众文化的狂欢化与意识形态诉求都遭到了遗弃,梦幻破碎了,留下的是黑暗和失眠。它展现了一种在路上的姿态,试图向观众传达梦幻破碎与无力的信号,也是这种无力赋予了此类电影很强的代入感与情感共鸣效果。在情感表达上,战争电影多力图通过残酷、血腥场面的描摹塑造心理恐惧、绝望感、惊悚感或是紧张感,而寻找模式的战争电影很少直接呈现上述负面情感,而倾向于呈现出其与安全感之间的临界状态,此种临界状态较为集中地表现在主人公的躯体本身,“躯体从来不是现在,它包含以前和以后,疲倦和期待。疲倦、期待乃至失望都是躯体的态度”。正是疲倦、期待以及上面提到的无力感构成了笔者所谓的临界感情。

2、狼孩模式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