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ouhong
2014-04-15
提高临床医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
一、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优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针对医科院校专业设置单一的实际,学校整合教学资源、调整师资队伍结构,近年来增设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运动人体科学、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等多个非医学类专业,形成了以医学相关专业为本,融医、理、工、管理、教育、艺术学为一体的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开设医学心理学、交流技能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24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重新构建公共卫生课程体系。针对当前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预防保健、群体健康知识与技能欠缺的实际,从必修课、选修课层面进行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开设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卫生毒理学、少儿卫生学、卫生经济学等课程,从课程设置上突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重新构建公共卫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创建了9个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编写《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指导》,在第四学年临床见习教学环节增加2周的社区医疗实践,着重培养医学生的预防战略意识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设文献检索、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多门科研训练课程,培养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积极构建“4个1”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体系,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一个科技社团,申报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投身一次科技服务活动,参与一次科技竞赛活动,加强学生科研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室开放、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科技讲座、课外兴趣小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多种形式,增强医学生的创新意识。2008年以来,我校共获得国家和山西省大学生创新性课题48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有40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奖。
(四)设置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开设临床医学导论和早期接触临床必修实践教学环节。从第三学期开始组织学生进入医院,让医学生感知未来工作环境。通过接触患者、参与病史采集、问卷调查等促进沟通交流,通过参加病区查房、病例讨论、手术观摩等感受医疗诊治过程,体验医生角色,并了解病区护理工作实践和相关医疗法规,感受将来成为医生所必须的职业素养,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二、重组教学内容,构建器官系统
标签:临床医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