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外科论文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c的临床效果

编辑:

2013-12-16

病理类型:错构瘤性息肉8枚,占3.33%;炎性息肉33枚,占13.75%;增生性息肉75枚,占31.25%;腺瘤性息肉124枚,占51.67%。腺瘤性息肉中管状腺瘤79例,绒毛状腺瘤41例,管状绒毛状腺瘤4例,详见表2。

表2腺瘤性息肉的病理类型(例)

病理类型

例数

不典型增生

癌变

轻度

中度

重度

管状腺瘤

79

36

32

9

2

2

绒毛状腺瘤

41

12

18

8

3

1

管状绒毛状腺瘤

4

0

1

2

1

0

合计

124

48

51

19

6

3

术后随访196例患者,随访率占95.61%。术后半年内患者均无迟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3个月结肠镜复查,2例侧向发育型息肉复发行电切治疗,其余创面愈合良好。术后病理癌变2例,其中1例残基部见癌细胞,实施外科手术治疗,1例残基部未见癌细胞未作任何处理。

3讨论

大肠息肉是消化系统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大约占结肠镜检查的16.4%~42.6%,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高[2-3]。大肠息肉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直径<1 cm癌变几率为0.3%~0.5%,1 cm≤直径<2 cm癌变几率为3.6%~9.5%,直径≥2 cm癌变几率为6.8%~46%[4]。本组腺瘤性息肉占51.67%,因此,早期发现大肠息肉并及时切除,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改善大肠癌预后。

对于大肠息肉应该是见瘤即切,全瘤切除[5]。目前,经内镜切除是大肠息肉首选治疗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尼龙丝结扎法、激光、微波灼除法以及氩离子凝固法等。其中高频电凝切除法目前应用范围最广,该方法无神经效应,对机体心肌没有影响,安全性能较高,可一次性根治切除消化道息肉,也可以分期、分块部分切除,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6]。

笔者通过经内镜下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有几点经验:①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②术前各项准备充分,特别是肠道准备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作用;③术中可进行麻醉处理,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操作,术者动作准确、敏捷、轻柔,多采用拉镜法及拉镜旋转法进镜,尽量减少患者不适感;④并发症防治。电子结肠镜下切除息肉的并发症主要为出血、肠穿孔。据文献报道,出血发生率为1.5%,肠穿孔发生率为0.4%[7]。因此,我们必须熟练掌握高频电切除息肉的方法与技术,选择合适的电凝电切功率。老年患者的多发性息肉一次圈套摘除不应大于5枚[8]。息肉电切各点之间要保留正常肠黏膜,避免电切过于集中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同时需按时复查,早期发现新生息肉以及复发情况。有文献报道,结肠镜下切除腺瘤样息肉,并在结肠镜随访过程中及时切除复发及再生腺瘤,可将大肠癌发病率降低76%~90%,可见,按时复查随访显得非常重要[9]。

总之,内镜下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单以及痛苦小的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大肠息肉最佳手段,虽然存在一定并发症,但相对手术较为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c的临床效果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相关推荐:失语症患者静息态fMRI及DTI成像研究

FOXP3基因过表达腺病毒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标签:外科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