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补阳还五汤在中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

编辑:

2014-05-19

患者卢××,女,58岁,反复出现活动后头晕、眼花、头痛、乏力3个月,加剧伴晕厥1次,于2010年5月13日就诊,查体可见神清,精神尚好,舌质暗,苔薄白,脉沉无力。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提示:双侧颈内动脉均有软斑块形成。予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40g、红花10g、桃仁10g、当归尾10g、川芎15g、赤芍15g、地龙12g、蒿苯10g、鸡血藤30g、葛根15g,每日一剂,连服一个月。复诊,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连服一个月后复诊,症状消失。复查颈动脉彩超两侧软斑块均缩小约一半。继服上方,每二天服一剂以巩固疗效。连服3个月复查颈动脉彩超结果无异常。嘱患者平时宜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本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厥证”等范畴。本案例中医辨证分析主要属本虚标实之气虚血瘀证。由于气虚推动无力,血运艰涩,瘀滞日久,而成血瘀。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斑块堆积可造成血管内径狭窄,使血流受阻。因其易损破裂,致斑块脱落而极易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塞的发生,一旦发生脑梗塞,致残率极高,危害性大,故对颈动脉软斑的早期干预性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6 老年性习惯性便秘

患者戴×,男,80岁,反复便秘3年余。于2010年8月19日就诊。患者大便不干硬,每3-5日一行,虽有便意,但无力排便,怒挣则汗出气短,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虚无力。患者有脑动脉硬化症和冠心病病史。治疗予补阳还五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50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6g、党参30g、陈皮10g、柴胡10g、升麻10g、白术30g、山楂20g、枳实10g、炙甘草6g,每日一剂,连服一个月后排便正常,每日一行,食欲正常,无明显不适感。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习惯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属中医“便秘”、“腹痛”等范畴。多因元气不足,阴血亏虚,导致通降失调或肠道失润,从而引起便秘,加之老年人因元气虚弱,血行乏力,故有心脑血管病为基础多是气虚血瘀型便秘。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常因运动量减少,进食粗纤维食物减少而致胃肠蠕动缓慢所致。其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并带来痛苦和烦恼,而且对心脑血管病等全身慢性病造成不良影响,甚则引发心梗、猝死、脑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必须引起重视。

7 讨论

补阳还五汤源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王清任拟“人体阳气十成,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若亏五成剩五成,十去其五则气亏,归并一侧半身不遂,故创用补气活血化瘀之剂,使气足血行,瘀去络通而“逐五”,气行周身则“十全”矣。故王清任将其补气化瘀之剂称为“补阳还五汤”。本方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典方药,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方中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补气药与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补阳还五汤能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1]。改善血流变学的状态,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抑制血液凝固,抗血栓形成及预防血栓再发[2];促进出血和渗出物的吸收,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增强免疫代谢功能,抗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增强组织细胞的兴奋性、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3];并可促进脑内原生物性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存活和向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分化,并与神经功能恢复成正相关[4]。因于以上研究结果及多年临床实践,补阳还五汤对于中老年慢性病属气虚血瘀证者,均可辩证运用。

相关推荐:

试论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证据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浅谈

标签:医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