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3-25
我国历史上,政府价值导向的失误造成的技术滥用,曾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就是典型的价值导向失误下的行政行为。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技术扩散的不正当。生态政治理论认为,人不仅是社会的人,同时也受自然环境限制、约束。如果技术仅仅作为行政的工具,行政行为仅仅把握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社会属性关系,而忽略自然规律对人的影响,甚至违背自然规律,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牺牲为代价,追求少数集团、阶级、国家的政治利益,则随着自然生态的恶化,行政生态环境必然会遭受严重破坏,甚至会引发政治不稳定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人定胜天”的错误价值导向,可能就不会出现我国北方近年来越演越烈的沙漠化和沙尘暴;没有对马寅初的批判,我国也许就不会有今天如此严重的人口问题。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波及范围广、影响面大的特征,无论何种阶层都难幸免于生态恶化所带来的危害。时至今日,生态环境问题已与就业、社会保障一起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社会治安、廉政建设和经济增长等传统政治问题。
“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取向的确立,有利于把生态问题引进到行政技术的层面,提到行政问题的高度,以建设生态良好的政治文明。在传统政治向政治文明转变的过程中,技术成为其实现历史转折的关键要素。“可持续发展”是对人类技术观的一次飞跃,它既否定了把人混同于世间万物的消极的“技术虚无主义”倾向,又纠正了工业文明以来征服自然和盲目自大的“技术沙文主义”倾向,确立了与政治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新技术观。技术的行政运用,其目标不是技术中心主义的政治建设,而是以技术促发展的政治文明。这就把政治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将技术行政的未来目标设计为重塑和谐的生态社会。
生态指标是衡量技术行政进步程度的一项重要尺度。技术行政发展的未来方向,是推进行政与生态环境的一体化发展。它以技术的合理操作为基础,同时包括生态的行政化和行政的生态化过程。一方面,在生态的行政化过程中,政府必须用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来维护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把环境问题纳入到政府决策、公民政治参与、国际政治行为和政治教育等过程中。使行政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以此促进政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现代行政领域亟需开发遵循生态系统原理和生态设计原则的行政技术,将环境保护与行政治理同等列为政府绩效的评估内容之一,以此来促进政府行政行为的生态化。
另一方面,在行政的生态化过程中,政府还应注重行政活动本身的发展。在行政建设中借鉴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将行政与环境的内在关系作为行政建设的主要内容。环境在宏观上影响着行政结构、功能和行政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运行以及政府高层的行政决策。正确地解决行政与环境的关系,要警惕技术在行政领域的异化,使公共行政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协调性,实现行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循环再生、生态平衡。以推动我国公共行政走出转型时期的生态困境,实现行政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当前,技术与行政的联系日益加强。技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行政力量,在行政领域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科学技术推进政府行政,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水平,是行政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作为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成果,技术行政将在未来成为我国行政运作的一种主要模式,广泛作用于权力结构、网络政府、公共管理、公务人员的选拔等各个环节,全面影响行政主体的行政心理、行政意识和行政行为。避免技术行政的单向度趋向,应对其实行主动的价值引导,使科学发展观成为专家治理、行政运行、技术操作的基本标尺,贯穿于我国公共行政的全过程,走和谐发展的技术行政之路。
相关推荐:简析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标签:科技哲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