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30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五·四”人最大的敌人。他们不仅把《诗经》、汉赋、唐诗、宋词看成统治阶级的垄断文学;把社会的道德共识看成是 压迫人民的工具;甚至连语言、文字都被认为是专门用来愚弄、难为老百姓的。陈独秀提出要推倒“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和“山林文 学”;胡适把两千年的文学成就斥为“用死的语言做的死的文学”。
语言、文字是文学的载体。中国人读书学文。孔子说:“何莫学夫《诗》”,说:“不学《诗》,无以言”。学好了,入仕作官,富贵显 达。所以,与其它民族不同,中国古代的文学大家很多都是朝廷大臣。这是中国的制度对政治家的素养要求特高,鼓励天下人学习文化的结 果。并不是先有一个贵族阶级,然后才有贵族文化。更谈不到贵族阶级故意把语言、文字弄得艰涩难懂,把文化据为己有,垄断起来,不让 老百姓学习、创作。 文学是这些政治家的业余创作:他们得官在位,居庙堂之高,则或描写官宦生涯,或时而反映国家大事;去官归隐,处 江湖之远,则或抒发个人情感,或依然拳拳顾恋中央政治,忧国忧民。至于他们对市井田里的普通人的命运和日常生活描写不够,最多只能 算作不足,可以补充,不能一概“推倒”,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古代,有“文人的文学”和“非文人的文学”,却没有“贵族的文学”和“平民的文学”!话本和戏剧是非文人文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 分。而这些话本和戏剧的主要体裁,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被病诟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些作品中常常带着明确的道德 判断;含着做好事、受曲折,会有好报应的愿望,正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古今中外,没有很大的差别。好莱乌那些顶叫座的片子, 无非如此。
城里说书,讲的是三国演义、封神榜,下边座无虚席,听众如醉如痴;乡下演戏,唱的是张生、莺莺、杜丽娘,农民拖家带口,骑驴撑船, 争着来看。“五·四”人以为这些都要不得。他们批判话本,写小说;鄙夷戏曲,编话剧。以为只有舶来的形式,老百姓才喜欢;非要讲破落 小人穷困潦倒的故事,老百姓才觉得有认同感。其实,哪个老百姓会自愿去同那些生活中失败的角色认同呢?分析心理中的阴暗面,把普通 人见不得人的东西拿来曝光,斥为“民族劣根性”,正是“精神贵族”们的爱好。偶尔在网上看到一个报导,说鲁迅成了现在学生的“公 敌”。大家一致认为他的东西难懂、偏激,遣词造句亦颇可非议,其中以“狂人日记”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尤。鲁迅小说中的人物 虽然因为被放在中、小学课本里,成了人人必读的东西,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伤逝》拍成电影,就是不叫座。假如有人鼓起勇气去 拍阿Q ,一定不如那些讲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宣扬统治阶级糜烂生活,陈旧腐朽的“杨贵妃与唐明皇”、“还珠格格”、“杨家将”一类 受人欢迎。“五·四”知识分子以使命自任,强迫老百姓合上他们的口味,不合他们的口味,则或者是“歌颂统治阶级”,或者是“低级趣 味”。
深刻、揭露的文学不是不好,不是没有价值,只是不能神化,不能硬说老百姓喜欢,否则就是强奸民意了。
和而不同——自信与宽容
古人说:大道和而不同。所谓“和”,是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尊重不同的观念和行为,以自己的条件和经验为出发点,考查、借鉴他人的优 劣、得失,取长补短。这样,自身可以得到不断的充实、完善,又给予他人生存的空间,所以能够即自信,又宽容。所谓“同”,则是以为 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一个规律、一个高尚的道德、一条正确的道路。于是,狂妄的人则将自己的一管之见强加于人;而自卑的人则放弃自 我,一味追求与众人相同。结果是:或者剥夺他人自立的权力,或者牺牲自己的优点与特长;或者刚愎自用,强暴专横,或者朝秦暮楚,随 波逐流。唯有见识广,阅世深,勤于思考的人,才能明白“和”的道理。而孤陋寡闻,愚钝懒惰的人,见到一样,尝到甜头,立即奉为至 宝,无暇旁顾。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人类社会是复杂、多样的。随着地理、宗教、文化传统、特别是政治体制的不同,每个民族都经历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的历史。总结一个 地区——比如人口不多、地域不广的欧洲——的经历,推广来解释整个人类的历史,断定人类社会的进程必有固定不爽的轨道,一切国家、 一切民族不能例外,以为找到了这个规律,就把握了“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把人类历史比作单轴坐标系,把不同的文明拿来排队,以判 断它们的“先进”与“落后”,“优秀”与“低劣”,这是因为,持历史决定论和社会进化论的人们不懂得“和而不同”的原则。迷信这样 狂妄寡陋的成见,以为欧洲的文明才是唯一优秀、唯一先进的文明;把西方文化悬做标准,自己对号入坐,紧跟在人家屁股后边,生怕追得 不快、学得不象;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则深恶痛觉,必欲彻底砸烂而后快;史书记载有合不上那些成见的,就搜求野史、传说,曲为解释;有 人批评这种盲目,就骂做腐朽顽固;老百姓不理解,就是昏睡未醒。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毒害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做人、做事、做学 问,常常如此。这是要灭绝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不是救国,而是祸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很多干将去过日本,认为日本学西洋学得特别到家,是其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可日本并不曾诅骂、抛弃自己的传统 啊。看见邻居门上春联子写得好,回来就把自家的房子拆了,打成废墟,要照着人家的样子,彻底重盖。就算你花了十年心血,盖得跟人家 一模一样,说不定人家又起新房子了。这样邯郸学步,刻舟求剑,踩着人家的脚印子,亦步亦趋,难怪折腾了百十年,还是落在人家后边。
本文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古代哲学反思的反思,希望供您参考。
标签:逻辑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