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化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化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化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1],任何学习活动必然伴随学习心理的发生,科学学习过程也不例外。随着教育的发展,学习心理成了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发展趋势[2]。为了解我国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现状,本文选取化学学科教育研究领域较权威的期刊: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化教参)和教育类(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从计量学角度出发对此类刊物近11年来发表有关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为化学学习心理研究提出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为使研究结果能够反映客观事实,选取2000-2010年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以及教育类(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有关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1.2样本资料来源以中国知网(CNKI)论文数据库为检索库,采用高级检索,参考陈录生主编的《新编心理学》关于心理现象的分类部分内容,分别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以及结合化学学习心理,增加“自我效能感”、“价值”、“迁移”、“心理”、“问题解决”、“技能”和“科学素养”等为检索项“题名”的检索词,并且“题名”检索词“化学”,“来源”检索项检索词分别是“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匹配:“模糊”,时间为2000-2010年,结合手工检索,检索到相关论文;教育类(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相关论文是以“化学”为检索项“题名”的检索词,以2000、2004、2008年版的北大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为“来源”检索项的检索词匹配,并结合手工检索,检索到相关论文,剔除有关高考试题心理考查分析的论文后得到样本。
1.3分类及分析单元将样本从数量分布、内容、发表年份、作者、作者单位以及地区和作者合作情况等几个维度进行研究。参考王祖浩主编的《化学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心理的分类,以及陈琦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第4部分“分类学习心理”中对学习心理的分类,将检索的论文分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策略”、“品德的形成”和“能力的形成”(由于有关能力的文献比较多,因此在这里将其单独列为一类)6大类。关于知识学习以及概念学习、知识迁移的论文归为“知识的学习”;关于思维导图、计算、心智技能的论文归为“技能的学习”;关于思维、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论文归为“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关于记忆、动机、兴趣、元认知以及策略的论文归为“学习策略”;关于情感和科学素养的论文归为“品德的形成”;关于能力的学习与研究论文归为“能力的形成”。
2论文统计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统计,检索到2000年到2010年11年间在3种化学学科教育期刊以及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关于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共560篇,从近11年4类期刊研究论文数量看,化学教育133篇,化学教学120篇,中化教参181篇,教育核心期刊126篇,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3.75%、21.43%、32.32%和22.50%,数量分布比较平均,没有太大的偏差。从总体看,各类期刊对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论文相对论文总量而言,数量较少。2000-2010年间,化学学习心理研究各类论文在3种化学学科教育类期刊及教育类核心期刊的数量随年代分布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各年论文发表篇数在30~65间变化,年均发文数量为51篇,其中2001、2004和2005年发文数量最高,2006年发文数量最少,略呈下降趋势,但总体较平稳。一些起伏变化可能与当年的教育形势和相关政策有关,例如:2006年有关化学学习心理论文的发文数量比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2005年正值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首次实行1年后,更多的教育研究工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新课改上。伴随新课改的有序进行,化学学习心理的发文数量又慢慢恢复增长,2007年49篇,2008年55篇,2009年47篇,2010年发文数量为50篇,呈上升趋势。
2.2论文内容统计及分析
2.2.1论文内容统计样本文献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学习策略、品德的形成和能力的形成六类内容,通过对论文统计处理,得到各类研究论文的数量和百分比分布图,如图1。图1各类研究论文的数量和百分比由图1可知各类论文研究数量有较大差别,其中研究内容最多的是能力形成和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分别是165篇和144篇,分别占论文总数的29.46%和25.71%,两类共占论文总量的55.17%。其次是学习策略、品德的形成及技能的学习,分别是87、69、66篇,分别占论文总数的15.54%、12.32%和11.79%,研究最少的是知识的学习,只有29篇,占总数的5.18%。
2.2.2研究内容分析样本论文数量最多的是有关能力的形成,研究主要内容有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培养及相关问题研究。能力在科学素质结构中位于最高层次,它既是知识与技能的条件,又是科学素质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化学学习能力是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化学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化学学习活动的效果。科学素养教育的重点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成为化学教育教学研究永恒的主题,因此,化学能力的研究紧跟时代需求。吁诚铭等把职业能力作为一项化学学习的能力提出,认为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符合社会要求,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全方位、多角度、全程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尽早让学生接触到本职工作[3]。这种观点比较少见,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培养,切合经济发展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这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能力作为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的新要求,应该纳入化学学习能力的范畴。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方面发文数量较多,包括创造性、有序性、发散性和形象思维的培养及心理机制,提出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心理、策略与训练等内容。学科问题解决是教育心理学中问题解决研究的重要领域,问题解决属学习的较高层次,著名教育家波利亚(Polya)把“解题”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才能、教会其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同时学生问题解决水平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4]。化学学习策略方面,研究论文数量处在中间,化学学习策略主要指化学学习中的认知策略,或化学学习基本活动的组织方式,构建学习策略是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形式。此类文献内容主要包括化学课堂心理、注意策略、记忆编码、元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等。如肖小明等认为有的教师为了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往往无视或轻视学生的心理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心理;适当引导,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利用“最近发展区”,维持学生的探究心理;设计教学空白,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5]。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与变化选择合适的学习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技能的学习及品德形成的研究论文并不多,不及能力形成和问题解决的研究论文数量的一半。在化学技能的学习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化学的技能和心智技能,对化学计算技能的研究也有一些。对品德形成的研究涉及较广,而且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有关研究呈上升趋势。一些研究以社会事实为基础,通过社会事件,对品德形成进行讨论,如冯兴洲的“透过三聚氰胺事件谈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就是在社会事件中分析如何落实化学课程标准中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6];部分论文分析新课改后化学课程模块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课程,从科学素养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设置、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学生的技能及品德。知识的学习方面发文数量最少,只有29篇,占总量的5.18%。化学知识的学习具体包括化学概念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分类、理解、学习与迁移以及化学语言的掌握等,最多的是化学概念的学习和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因此知识的学习心理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很重要。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心理学、脑科学、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使认知主义的研究取代了行为主义的研究而成为学习心理学的主导研究范式。从国际文献中可看出学习心理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认知心理学,而且多是实证研究。学习心理是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这就意味着可从不同类型的学习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如化学知识的学习(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知识的表征、化学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学习迁移等)、化学学习影响因素(元认知、思维类型、认知风格、行为方式、性别差异、学习动机等)、化学学科问题解决、化学课程教材设计、化学学习过程等方面的研究[7],不必从普通教育心理学理论演绎到化学学科学习心理,而是从不同的化学学习类型进行实证研究,归纳出化学学习心理理论。
2.3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
下一篇:化学比赛培训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