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学的数学和作为课程的数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编写教材时,编者力求其编排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体现数学的严谨性和顺序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实现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顺序的同步,但有时这两种顺序是有矛盾的,而且这两种矛盾不是很容易解决的,这就可能造成数学的教学难点。如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两章内容就是如此。毋庸讳言,在这种难点解决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水平会有很大程度发展和跳跃
(2)难点的形成与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对教材的理解水平有关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定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和认知特点,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因此,学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参与者,他起着调控教学过程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对教材处理不当、理解不透、基础出现偏差,就会造成学生接受知识的困难。
如绝对值概念的讲授,有的老师自身对此概念认识不清、理解不透,何以让学生明白?正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怎么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更有令人难以容忍的是“你不管它为什么,记住就行了”等语句。
又如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讲了,该拓展的没有拓展,不该拓展的拓展了,该循序渐进的却“一步到位”。教者辛辛苦苦,学生苦不堪言,到头来难点还是难点,问题仍是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和对教材的理解水平是当务之急。
三、中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教学对策
1、找准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优劣并不完全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传授内容的多少,而是最终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在确定了符合建构的学习材料之后,就要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根据学习材料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选用讲解、引导探索、小组讨论、自主探索等方法,去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所以,我们应当用学生的眼光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
2、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打造最近发展区
由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方法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对同一知识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为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当的数学意义打下基础。教师可通过作业、联系、辅导、谈话和课外活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情感、意识等非智力因为和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及思考问题的模式,对于知识结构残缺者要设法弥补。
何谓难?接受、理解、运用有困难,不易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知识、方法和思想。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潜在发展的可能,合理组织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要求的知识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研究所学知识的结构,精心组织教学材料
作为课程的中学数学,它的内容呈现结构特点,前面的知识往往是后面的知识理解的必要基础,知识间互有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有深刻、统一和网状的数学知识,具有对所教数学的洞察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学进度,恰当地选择知识内容,所选知识内容应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同化和顺应的,还要考虑这些知识是否成为下一次建构的材料和经验。教学中时常见到有些教师因为对某些问题的偏爱,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只顾给学生讲解,过后还抱怨学生的接受能力太差。或者因为应试,大量地讲解各类习题,反复让学生作试卷,讲评试题,以至产生“会做的题每次都做,不会做的题每次做不出”。其实,从建构的角度看,学生的认知结构不能对其同化和顺应,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是强力嵌入的知识,是与原有认知结构毫无联系的孤立体,没有建构心理意义,学生易犯系统错误和误解而成为教学的难点。
恰当的组织材料,还应包括所选材料的重复性。对新知识的建构不能一次完成的材料,需要重复、深化、突破,因此教师要系统安排学习材料,对于基本问题、解题思维规律揭示的思维块,要反复建构,达到比较完整的意义建构。这与应试教育的机械训练是不同的。
学生认识的提高过程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规律,教学时切忌违背规律。
四、中学数学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和途径
处理教学难点的根本方法是对症下药,针对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突破,大体上可以灵活运用下列几种方法:
1、分散突破法
这是突破教学难点的传统策略,就是在教学时,要有整体和大局观念,将难点分散在相关内容之中,逐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用这种策略时,不仅要追求化难为易的效果,更要追求化难为易的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经过努力逐步跨越难点,最后使困难得到解决。
2、反思突破法
当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实际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将难点问题直接讲授或通过学生阅读,绕过知识探索发现的过程。这种做法越过了重要的思维环节,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上反思的程序。
如解答梯形的有些问题时,常常要过梯形一个顶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当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后,再做整体回顾,就是反思突破法。
3、铺垫突破法
为降低难度而设计合理的思维坡度,在条件和结论间架设适当的阶梯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铺垫突破法。
4、设境突破法
即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运用心理、情感克服难点的方法。
5、启发、点拨突破法
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难度大,或者由于其他因素,学生解答问题有困难,教师若能抓住问题的症结,启发点拨,指导学生思维,学生就能豁然开朗。
总之,中学数学教学难点的解决,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有能力面对问题、解决困难,而且教学过程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因此,教学过程中,面对难点,教师要注意详略恰当、快慢恰当,留有余地,让基础好的同学有所表现,基础差的同学有希望,有信心。
下一篇:浅谈课改观念下的数学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