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数学新教材新教法探索

2012-09-26

【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新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列举了许多真实的数据,插入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并提供了大量有趣的数学题型,课本还在提供学习材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和交流机会,例如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观察与思考”、“做一做”、“探究”、“大家谈谈”等栏目,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在合作与思考中获得新知识。教科书还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引用都从相关问题的研究开始,这是学生了解和学习的出发点。

新教材在编排体系、知识结构上做了大幅度的改进,突出了知识形成的探索过程,内容注重大多数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难易适中,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内容直观易懂。课程在编排上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考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的需要。因此,笔者就新教材的特点在新的教学方式上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1.教学的本质是学

课程改革将学习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扩大,教学的任务必然发生变革。教学的主体不是单一的教师或单一的学生。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支持下,激起、强化、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使命是承认学生的权力、成果,提供支持和引导,学生的差异决定了教学的差异。教转化为学、教的目的、教的过程的核心、教的实际价值的体现,全在于学。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教育就是手把手的教,耳提面命的教。我们叙述怎么教,我们争论怎样教,以为抓住了教,就是抓住了教育教学的关键。学生就是教子,躲在“教”字的左下方,小小的。他的灵魂也由人类灵魂的工程——教师去设计。为改变这种以教为本的观念,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这次课改,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注重经历获取知识、结论的过程,并从中去发现问题,逐步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从方法论上去体验学习和研究的全过程。显然,这种方式有助于克服限于接受、模仿、练习、照本宣科而导致的呆板、没有兴趣等不利于思维发展的问题。

二、备好每一节课

备课,即教学设计,写好教案。既要满足一般常规的要求,又是教师个人的创造。写教案一般考虑三个因素:明确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理清知识及其结构

一节好课首先看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否正确、适度,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在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理出本节课的知识技能领域内的事实、概念、规律、方法等,并对这些知识分析、综合,形成结构性关系,由此去往复递进、螺旋上升,逐步产生新的知识结构。面对新教材,做好这一工作并不轻易。要经历阅读、分析教材(包括练习)的过程;要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联系延伸;要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思考更一般意义上的作用。对知识形成结构性的认识更是一种分析、归纳和思辨过程,有意义的知识必然存在内在的结构,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要建立在对知识结构的把握上。这是对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的挑战。

2.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认知,即“知”的过程,认识知识的过程,不仅是记忆,还有领悟、设想、推理、解决问题等。不仅知道“学什么”,更重视“学得怎样”、“为什么这样学”,这是对学习更深层的认识,能起到学生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作用。在备课中,弄清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做好教学设计,想学生之所想,真正触及学习的深层问题,使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3.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设定之后,还需要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剖析教学内容中的难点,设法突破。

对学习起基础作用、纽带作用,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的内容是教学重点。如事实、概念、规律、公式、法则、学科思想方法、基本技能等,重点对全体学生而言是相对统一的,要切实设计好保证重点达标的做法。

难点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往往出现在思维深化和体验领悟的地方。有理解性的难点、抽象性的难点、方法性的难点、结构性的难点、技巧性的难点等等,往往因人而异。要从教材本身、教学过程的矛盾、学习障碍等方面找出形成难点的因素,对症下药,分类分层逐步解决。

4.设计好教学流程

讲授式——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大容量、快节奏,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在新课改中不提倡这种传统模式。

讨论式——这种方式可以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提问问题,回答或交流等方式来完成,师生的位置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相对平等,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但容易走极端或“满堂问”。

活动式——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获得知识,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时间上不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