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数学新教材新教法探索

2012-09-26

发现式——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得到相关知识,这种方式在新课改中是比较倡导的,但时间上也将会费时比较多。

探究式——这种方法适用于教材中的探究性学习或课题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三、上好每一节课

上课,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这个过程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器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始就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能力大小不在于只“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来掌握知识。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变“学”为“用”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

因此在教学时,笔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比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3.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在教学中,笔者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笔者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发展。

精品学习网 数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