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

2012-10-11

教师(引导):我们今天又学习了一种解决应用问题的方法,即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能不能把刚才的发现总结一下,写出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学生齐声:能)

(让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解题步骤:①设两个未知数;②根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③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④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检查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⑤写出问题的答案。)

三、设计问题让学生练习:

做一做1:4辆三轮货车和6辆卡车一次能运货32;7辆三轮货车和3辆卡车一次能运货18.5,的一辆三轮货车和一辆卡车一次各能运多少货?

(学生练习完成,教师行间巡视、讲评。)

教师(引导):从上两题的解答,同学们想一想,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注意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关键是根据题意设两个未知数,找出两组等量关系,

注意点是:

③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组的技能;

④解方程组还应检验,同时应检验所得的问题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四、巩固提升:(让学生编题:编一道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问题)

再做一做:(放手让学生练习,老师视情况指导、讲解,可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例2、为保护环境,某校环保小组成员收集废旧电池,第一天收集5节1号电池,6节5号电池,总质量为500;第二天收集3节1号电池,4节5号电池,总质量为310,1节1号电池和1节5号电池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教师给予讲评)

五、随堂练习:课本P94练一练1~2 (学生练习)

六、小结:1、谈谈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步骤。

2、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2)试教后的研讨和修改。

试教后,参与试听的教师进行了研讨。重点研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主动性、兴趣性不够

第一、在试教时,虽然用视频图象创设了情景,但还是“教师给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解答问题”,还没有完全激起让学生 “主动学习”的兴趣, 视频只是激起了学生暂时的活跃和兴趣,随着问题的出现学生“活跃的氛围,一下子冷静了下来。”重新进入了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经讨论,对课堂的引入提出了如下两种修改方案:

方案一: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当一回记者,采访一下某旅行社在国庆期间的经营情况,(视频显示一群学生和游客在公园游览,以及学生记者和经理对话的情景,并展示对话内容:

视频中学生(记者):经理先生,今年国庆期间参加一日游的游客有多少人啊?

价目表

规格

单价(元/每人)

一日游

200

三日游

1500

……….

……….

经理:(指着价格表)我没有把参加1日游和3日游的

旅客分开,但我知道总共接待2200人,收旅游费200万

元。请您帮我算算看,参加1日游和3日游的旅客各是

多少人

视频中学生(记者):哦!还要我来计算。哈哈,但这可拦不倒我,我有这么多同学帮忙呢?)

这样修改的目的将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营造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解决问题变成了学生必须主动完成的“任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方案二:将课本上的例二改为“数学活动”形式引入新课。因为例二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气息,可在课前布置两组学生收集一号和五号电池,上课时将各组收集的电池放在天平上当堂称量(同时进行环保宣传),得到与题目中类似的数据,让学生进行与例二类似的要求解题。

修改后的方案二,把学生融入了问题之中,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景。留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问题和解答问题。

方案一和方案二各有优缺点,但考虑到例二的难度大于例一的难度,因此最后决定以方案一引入。

第二:在整个过程中虽然也有学生的思考,但学生的主动性不够。教师“引导”得过多,不少情况下学生还是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例如在:“教师(引导):能否运用列表格法将已知量和未知量填入表格中?”,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表格法”上,因此将该处引导改为:“教师(引导):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讨论、回忆思考如何寻找等量关系。

第三,未知数的设列,与等量关系的寻找和建立有着直接的联系,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和感受几种不同的设未知数的方法的优劣。因此将原来的,教师(引导):如何设未知数,能找到哪些等量关系?改为: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数据,从人数和旅游费两方面看已知了哪些量,还要求哪些量?将问题交给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另外,师生一问一答式地提问,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建构,学生在小组讨论出现了困难时,再给予提示或指导。

第四、调整学生练习。例1 学完后“做一做1”的练习针对性不强,问题背景与例1差距较大,因此调整为:“做一做1:小明买了80分与2元的邮票共11枚,花了16元。80分和2元的邮票各买了多少枚?”。而原“做一做1”的问题则放在例2学完后再让学生练习。

第五、再补充一道学生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熟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可能发生的错误或存在的问题,强化建模的思想,以培养学生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补充练习:小丽在玩具厂劳动,做5只小狗、5只小猴用去220,做4只小狗、8只小猴用去256,平均做1只小狗和1只小猴各用多少时间?

经研讨修改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的正式教案。(略)

(3)进行“示范课”的课堂教学

组织全体教师听课(过程略)

(4)对“示范课”的评价与建议:

下课后,全体参与听课的教师分组研讨,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评价和建议。全体教师研讨后,形成了如下观点:

一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有组织的观察、体验、学习、感悟、思考、交流、总结归纳等思维训练,较好地突出了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探索和交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获得了预期的高质量和高效果。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课改的要求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方法和思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是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一种形式,本质在课堂教学中使“三维目标”真正得到落实,不能偏离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活动后的反思

1、要让教师理解活动的意图。

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要有活动的动因与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并且在进行教研活动之前让教师理解活动的意图,教师才能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产生兴趣,才能积极地配合,也才能使教研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次教研活动,如同上一节课,要有教研目标、重点和难点、教研内容等,如本次活动,一是要使广大老师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二是要使教师掌握“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2、要精心设计好“示范课”。

新课程理念、新的课堂教学的模式,仅仅进行理论讲解,常常只是纸上谈兵,不具有可操作性,这些理念和模式往往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体现和运用,而通过示范课的形式,将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设想,通过示范课的形式展示出来,给教师以课堂教学的示范,提高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在教学中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因此示范课是每一次教研活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示范课的“质量”,尤其重要。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本次示范课中,设计怎样的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景,怎样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练习题的选取,练习题的量,难度的把握?何时需要引导,引导时机的选择等,都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起到引导作用。

3、要重视“示范课”后的研讨。

“示范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活动的结束,要组织教师对整个教研活动以及对开设的示范课的过程进行分析、研讨,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和要求,是否起到了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掌握和理解的效果,还存在哪些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本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使全体教师对新的模式的运用形成共同的观点,另一方面为以后的教研活动的开展的供宝贵的经验。如本次示范课后的研讨,不少教师就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为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要进行教研活动后效果的反馈。

每次教研活动后,教研员要对本次教研活动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了解,要深入到一线的教学工作中去,了解教研活动后,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否发生了如期的改变,是否按照教研活动的要求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同时对教师教学中的一些新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及时推广,及时提高。真正体现教研活动的服务性与指导性。

教研员的角色应是能创设更多的具体情景,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让老师们的智慧集中在一起,以一部分老师的智慧与才干引导、榜样于更多的老师,这样,我们的教研活动才有意义和价值,也才更具有魅力。

精品学习网 数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