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题记:
大造果然识见高,
引得春风到蓬茅。
可怜微草生颜色,
无限春光泛碧涛。
一、生本教育的本质——享受天纵。
生本教育相信生命,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而每个生命以其自然之伟力促使自己提升,这就是“天纵其才”。其实“天纵”也不必看得过于神秘。小孩子吃饭的时候,我们先是嚼碎了给他,后来发现他是可以自己吃的,于是就不喂了,相对于原来,后面的就是纵放了,而纵放的原因是他自己就可以做这件事,这是大自然的规定,我们只是奉天承运而已。所以,也可以勇敢一点,把这种纵放称为天纵。
前些时候我到一所位于农村的生本教育实验学校五年级听课。我对一个小女生提了个问题:“你们上课的时候能把《资治通鉴》说得头头是道,真了不起!说说,你和班里的同学为什么这么能干?”她说:“别的班是老师教的,我们是自己学的,所以学得更多。”我说:“说得好!但我要加上几个字:你们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学的。”实际上,我还想说,如果说别的班是“老师教的”,那么这个班是老师帮助下“天教的”:靠天赋之自己,靠天生的学习者的潜能,靠大自然的力量。教育者站在这批天赋高质的孩子们旁边,为他们好学而设计——主要依靠他们自己学,最大限度依托大自然所赐给他们的禀赋来为他们服务,这就是生本教育,也就是培养天纵之才的所谓“天纵之教”。之所以让他拥有最大的自主学习的自由,原因是人之生命本质在于独立自由地生长,尽管他必须接受社会的规范,也仍然有巨大的自由生长的空间。
依托生命自然,就全局皆活;反之,不让他自由生长,或错误地判断了学习者的生长方式,例如揠苗助长者所为,就会与生命的本质相违背。而既有的源于“师本”的、“考本”的和“本本”的教育问题就在这里。由于生本教育提供了极其宽广的空间,就出现了天生我人必有才,天生我材必有用,阳光灿烂,繁花似锦,万木争荣的景象。孩子们在大量的自主自由的活动中得到提升的不仅是成绩,还在于智慧和为人为事的品格。比如,广州市天河区骏景小学一位同学,开始时因为同学们叫他“李大嘴”的外号而要跟人家打架,而后来在生本课堂上,他给同学们开讲“李大嘴讲三国”、“大嘴故事会”,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李大嘴”变成了他的品牌,同学们甚至还编写了“李大嘴的成长故事”在班里表演。后来他成为学校社团的带头人,工作出色,学业成绩优异,家长和老师们都为他感到自豪!在生本教育学校里,这样的例子很多,让人最大限度地自主成长的生本教育,使人的气度提升,眼界更开阔了。
二、由悟想到机能——生命的本质。
我们会在生活中遇到许许多多不是思维,胜似思维的所谓“思维的感觉”。可以说,它是从感受事物到形成思维的第一个驿站。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维感觉”,不是一种可以言说的意识,只是一种悟,但它是人之发现的契机和端倪,是解决问题和形成观点策略的第一个念头、第一缕亮光。有了它,学习者就可以为他的第二步的后续思维找到方向和道路,就可以真正地做一道数学题,或自己真正解决其他别的什么问题。而现在,许多高中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做过一道数学题——因为第一个念头和第一缕亮光不属于他,而仅仅属于老师和教材,属于他们对题型和考点的提示。在考场上、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不能产生第一个念头,如何可以有第二步、第三步的思考呢?要知道,此时亲爱的老师和家长只能远远地站着看呢!在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老师们说,过去的考点思维,把学生引入题海,最后是厌学者成群,上课睡觉现象普遍,甚至在中考的考场上也睡倒了一大片(题目做不出来,而学校又不允许早出考场)。而今天让学生自主地进行了从实际出发的质朴的数学思考,却使学生感到亲切温馨,他们的自然的思维并不困难地就把握了知识的根基,不经意地摆脱了思维盲点,反而由此出发把所有考点熔于一炉。
其实,在对学生启蒙之后,真的没有很多要教的——知识世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合情合理,有来龙又有去脉,只要静下心来,服膺于自然,寄托于悟,他们都可以学,学得出神入化,学得丰富多彩。比如,在物理、化学的实验之前,他们可以体验或体悟,有了体验或体悟,他们先于课本而知而会,甚至可以来设计实验,他们可以处处享受思维和创造之乐,这样学,学的东西就永远比考的高。人之产生知识或智慧,那是在悟的土壤上绽放的大自然的花朵啊。
实际上,什么样的人是思想者呢?思想者与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就表现在不被可描述的意识所迷惑,总是顽强地追逐着自己机能中若隐若现的、默默的悟,就像追逐天边的流云或夜空的群星,超越语言,超乎意识,徜徉在悟的世界里,那里更接近真相,那里有人之间的不可言说和不须言说的默契,有思想机锋、诗和梦。于是就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嘉言美句、思想精华。这同样改变了我们对启蒙的看法。过去我们认为启蒙就是给学习者以工具和基本的语言,例如中文的认字,英语的音标等,这当然是对的,但今天我们得知更重要的是,启蒙要让孩子们在思想中学会思想,获得思想的经验,激活他们思想的意识和激情。就如人们说的“愤怒出诗人”,读书做学问的人也是这样,有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愿望,才产生思想。当要让他们思想的时候,我们就得既小小地释放出、又大量地遏止住自己的思想,让孩子们有自己思想的问题、方向和空间。虽然这对我们很难做到!
君不见,做生本教育的老师,有时会显得好辛苦,因为把自己的能说会道、能思会想的才能施展出来,总是痛快的,但为了孩子们,他们要抑制自己这种快意产生的机制。可贵的是,他们宁可被视作缺少激情,也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造可以自己产生思想活动的环境。就这样,他们让学习者成长了,而得到了最终的最大的快意,无以复加。这就是生本教师总是幸福和欢乐的原因。我们不赞成束缚人的自由思考,以有效为短期目标而剥夺了人的感悟。人的感悟理应宽广、舒展,深刻、潜在,它是生命叩问真善美时无声无息的成长,我们当然不应该以短期有效与否去损毁它。我们需要的是静待花开,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分数课堂。感悟是天纵之教的工作间。在这里,意识和人的整个机能交混着,展开着生命的智慧成长和人格建树的过程。给孩子们感悟的机会,乍看似乎与最终的考试无关,其实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负责的、最深刻的、以人的成长为核心的准备性活动。准备什么?最终的考试——祖国人民的检验?未来的生活?都对。
三、机能和意识的讨论。
意识是整个生命机能的一部分,但远不是全部。不为自身意识所知的机能在我们生命活动中几乎处处存在。也就是说,教育的问题在于忽视或丢弃了人类精神活动的根本的和主要的领域——非意识机能。如,我们的体温保持在36.5度,什么时候该出汗,什么时候要加衣,都是非意识机能在设定,不必偏劳意识。再如,事物本来按照光路图投射到我们视网膜的是倒像,但我们看到的是正像,生命不需要向我们报告这种改变的过程或原理,我们也不必答理它,它自动地发生着。除了为了正常的生存繁衍的那样一些机能外,那些非意识机能,包含了为意识服务的那些更加高级的部分,例如感悟,感情,语言、数感和创造的本能。这样,充斥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机能,它所具有的一个性质是:它不仅包含了意识,更是意识的基础。机能的越是成熟和精美的部分,就越是不需要也不能为人所意识到。生命越是向高级发展,在生命中最精美的部分,其不需要意识知晓的部分就越多。甚至可以说,人的意识的部分固然丰富,但与人的机能比,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这就给我们在给人以启蒙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可以依靠非意识机能的启示。
意识与非意识机能的“数量”的差距极大,我们用一个例子来形象地说明它。在0到1厘米这样长度的线段中,表示有理数(整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点比起表示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点来,居然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这里,我们恰好用它来借喻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可意识的和不可意识的机能的比例,是少到不可思议。然而,我们的涉及生命高级活动的教育知识,却停留在研究者的意识和被研究者的意识领域之中,我们一直忽视在意识领域之外,还有广大的机能领域,而正是这样的领域,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的发生和形成,以及结果。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里有着超越自己意识的机能活动,它“天意茫茫高难问”。人们的机能活动悄无声息地表现了它的基础性,又作为基础支配着我们的一部分精神活动,有着我们不可思议的丰富性,是一个金山银山,无尽的矿藏。它形成了教育的最大的依托。而它的隐蔽性,又使得我们长期遗失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