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的数学课堂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小学研究性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发展个性,在实践中探索验证,在经历中感悟和自主建构。
关键词:数学课堂 研究性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是这种理念的需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尝试活动,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以及重组知识解决新的数学问题过程,在过程的具体实施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新课程改革之时,我们教师如何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知
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原则是指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正符合儿童的这种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如:在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后,让学生自主探究记忆方法。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句最难记?你是怎样记的?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后,反馈:生1:“六七四十二”最难记,我的方法是多读几遍,就记住了。生2:“三七二十一”也很难记,我的方法是想二七十四,三七就再加1个7,就是三七二十一。生3:“五七三十五”,5个7,积的最后一个数一定是5。生4:“四七二十八”也很难记,我记住了五七三十五,减去1个7,就记住了四七二十八。生5:我用俗语记住了两句口诀: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四七二十八。生:……
又如:有位教师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是这样进行的:小朋友,喜欢“蓝猫淘气三千问”吗?动画片里的蓝猫研究过很多问题,今天他又想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分针是怎样走的?时针是怎样走的?分针和时针有什么关系?你也想知道这些问题吗?让学生自主研究(自己观察钟面,自学书本等方式进行)并填写学习报告:
我的学习报告
研究内容
我的发现
钟面上有什么?
钟面上有( )个数字;有( )大格;每大格有( )小格;共( )小格。
分针是怎样走的?
1小格是( )分;走1大格是( )分;从12—9是( )分;走一圈是( )分。
时针是怎样走的?
走一大格是( )小时;一圈是( )小时。
分针和时针有什么关系?
1小时=( )分
只有在这样的亲历过程中,学生才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在找到解决问题方法中,掌握新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中展现自我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又一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数学课堂变成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让学生尽可能经历合作与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共同参与、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学生获得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增强学习信心,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出示例题:养猪大户养了6头大猪,养的小猪的头数是大猪的5倍,小猪有多少头?这时教师没有马上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四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位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位说题意并画出线段图,一位说确定算法的依据:“求小猪有多少头,就是求5个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一位板书算式:6×5=30(头),最后一位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位说:“还有一个算式:5×6=30(头)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位说:“我有补充,还可以这样想:求小猪有多少头,就是求6的5倍是多少?”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6×5=30(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一个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地回答和补充。教师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和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听后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学生在交流发展中,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全面,形成共识,形成数学结论。这样的合作与交流,不仅摆脱了“填鸭式、一言堂”等学习方式,而且使学生在展示自我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数学信息,感受了数学的魅力,达到科学育人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最佳境界。
下一篇:培养学前幼儿语言表达点滴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