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适合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特征浅析

2013-04-07

【摘要】: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目前,随着新数学课程在各个学校的推进,合作学习被广大教师普遍运用,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在一些数学课上我们看到,教师不管什么数学内容,有无合作的必要,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数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那么哪些数学内容更适合合作学习呢?本文将从数学概念、原理及问题解决两个方面对此作以简要分析。

1、关于数学概念、原理

数学充满了大量的概念和原理(包括定理、公式、法则),它们是数学得以展开的前提,也是未来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因此,对它们的学习,向来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

(1)对于需要通过概括抽象得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以后应用中容易出错的数学概念、原理,可以进行合作学习。

应该说,今天的数学学习者是幸运的,因为教科书中已经把大量的数学概念、原理整理、编排成了一个系统。这样做的一大好处是学生能在短期内学完前人几个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东西,但另一方面也把学生暴露在危机之中。因为这么一来数学并不完全能由日常生活环境中直接得到,只能从教数学的老师处间接学到。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常看到有些学生尽管背了许多书上或老师告诉的概念、法则、定理,但对它却没有真正理解,在以后问题解决时也只能机械模仿,一遇到没见过的问题便陷入困境,不能创造性地解决。

为了增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适当的合作学习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创造情境,使学生了解概念原理的现实背景,进而让学生对概念、原理的发现有一个体验。如组员互相提问考察某个概念的内涵,或一个举例,另一个辨认。这样,学生会真正摘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或符号表面。

如在小学《认识图形》的课上,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而是先给每组分发一些实物,如魔方、橡皮、牙膏盒、药盒等,让每组仔细观察,说出长方体的东西有什么特点,有学生可能说它“长长的”,还有学生会说“平平的”,“有六个面”,当把易拉罐、茶叶罐、笔筒让学生观察后,学生会说它“圆圆的”、“光光的”、“能滚动”,“有两面平平的”,等等,这时候,一个学生的认识弥补了另一个学生的不足。最后教师把一个抽象的长方体、圆柱图形展现在大屏幕上,对这个概念进一步抽象提升,学生对它的理解已不再困难。面对大屏幕上出示的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学生也能按照概念将它们归类。

当教师把一些事实材料分发给小组后,小组的每个成员会从不同侧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他们会发现共同的东西,并把它们概括提炼,并以文宇形式描述出来。这时的概念、原理可能不是很准确,当通过组间交流、教师总结补充后,学生会形成一个真正理解了的、属于自己的数学概念。这种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已得到的概念要比教师“告诉式”下单纯记忆概念更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有一种这个概念就是自己“发现”的成就感,概括抽象这一重要数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对于一些原理的探寻,或得出符号化的结论有一定困难时,教师可以考虑分解或转化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合作学习。

许多数学原理,是好几代人努力的结果,而且经过了许多人的整理,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让学生直接合作探寻将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教师可以就其中的某个小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或适当分解、转化后尝试合作学习。

如勾股定理的学习,教师若给每组几个标有三边长的直角三角形,让探寻三边之间有什么规律,学生将很难发现三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更不会上升到符号化、形式化的c2=a2十b2。这时,如果教师把问题转化为每组各成员把自己的直角三角形以三边为边长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并观察这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就相对简单了。当教师进一步总结,然后写出勾股定理内容的文字表述,最后写出符号表示的公式c2=a2十b2时,学生对证明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学生尝试证明或讲授这个公式为什么具有普遍意义。合作学习掌握的勾股定理,在日后应用中也不会出现还没弄清a、b、c的真正含义,就盲目乱套公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