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适合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特征浅析

2013-04-07

2.关于问题解决

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特征是学生小组活动,它的优越性更多地体现在合作解决问题上,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概念、原理后,他们就可能在合作学习环境中运用初步理解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在问题的解决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在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然而,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很多,哪些更适合合作学习呢?

(1)问题具有挑战性,独立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本身就很简单,每个学生都能很快地得到结果,那就没必要进行合作学习,若再留出较长时间让小组内开展讨论,互相说一说。这些工作都会流于形式,同时学生也会渐渐失去对合作学习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至少这个问题对个人而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独立解决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学生才会有强烈的合作欲望。

在这种状态下教师若能及时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讨论将是积极的,尤其对那些正陷入困顿的学生,可能会从别的组员的发言中受到启发,茅塞顿开。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是对问题本身没有弄清楚。在共同分析问题、不断发问、相互交流中,问题会变得越来越明晰,再加上教师参与过程中适当点拨,会使问题相对个人解决要容易许多。

(2)问题具有开放性,仅靠个人思考不全面或在解题策略、结论上存在很大争议。

近年来,数学中的开放性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它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者的重视。

正因为开放性问题解法多样,结果不唯一,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样,当学生面对这类问题时,往往思考不全面,使得问题解决无处着手或进行不下去,即便提出一个解决策略,也可能因为不同学生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的不同而思路完全不同,甚至产生不同的结论,而他们可能都认为自己的想法很有道理,进而形成争议。这时候,他们迫切需要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为了让别人理解自己,在给别人讲解并不断有其他组员的提问中,他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迸而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在不断的合作交流和彼此观点的碰撞下,有争议的问题将会越辩越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3)问题具有探究性,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可以使学生对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一个亲身体验,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数学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另一重要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在以前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了问题的结果,而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比较忽略。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分析检验、总结概括、整理结论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在“再创造”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探究性问题带有很强的综合性,最能体现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小组得到任务后,他们先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必要时还要进行角色分工、任务切割,最后在论证整合各自的结论后提交报告。如果需要,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得合作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在这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交技能会得到极大的锻炼。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 > 论文 > 自然科学 >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