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对高中数学主体性课堂的教学评价

2013-04-12

【摘要】: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数学教师应从数学教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出发,寻找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具体地说,就是从为什么而教、怎样教、怎样学、教什么,学什么、教得如何,学得如何等方面去评价一堂课。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有它特定的行业要求。据此,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得出如下的教学评价方式:目标论-----目标明确度、教学论-----方法有效度、学习论-----学生参与度、课程论-----内容适切度、评价论-----效果达成度、教师职业特殊性-----行为规范度。龙冈中学的数学主体性课堂模式有四步: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这四步模式与教学评价是完全吻合的,把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 目标明确度

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二是发展性目标。即一堂课既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又要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因此,评价一堂课,看它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就是要看这两个方面的目标是否明确,缺一不可。

《数学课标》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在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整体实现。以往的数学课堂过分重视数学学科自身体系的完整和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与掌握。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为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 方法有效度------课前导学

教师对于新授课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最关注的是它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促使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而且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前导学指的是上节课知识及能力的回顾及本节课新授知识的导入。判断课前导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它能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能力的突破,帮助学生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具体是看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

课堂教学方法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情感化;二是技术化。所谓情感化,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体现人性化色彩。教师应创设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所谓技术化,就是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索。当然,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技术化”,切忌“黑板搬家”:完全可以写在黑板上的,事先输在电脑里;切忌“教师表演”:盲目追求课件制作的艺术效果,忽视课件的教育、教学功能。前者成了“鼠标式”教学,后者成了“放映式”教学,这都是对课堂教学技术化的误解。

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这就要求教与学的关系从 “学”服从于“教”,转变为 “教”为“学”服务;教学方式从“强制学生适合教学”,转变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为实现这个转变,必须改变把学生当作“听众”和“容器”的 “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式,要由“重教”转为“重学”:教学设计重视学习活动,教学实施要贯彻“教”为“学”服务,要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和“会思考”。

数学教学的技术化趋势,成为近年来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特点。《数学课标》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的重大影响,几乎在所有部分都强调了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出了很多要求,希望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改革数学课程内容的杠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为获取信息资源和开展数学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要用信息技术的深度介入来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等。

三、学生参与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比较被动,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栏目,以栏目为“路标”,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江苏版高中数学教材中设置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试一试”“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思考”等栏目,对这些栏目,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