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对高中数学主体性课堂的教学评价

2013-04-12

质疑讨论指的是教师以一系列的学习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反馈矫正指的是将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完善及补充,以科学的语言进行阐述,形成学生的知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单一向多样化转移。它要求改变过分强调教授学习的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为实施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推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参与实践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由单一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模式转变为结合“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过程的多种模式。

四、 内容适切度------迁移创新

新知识的教学,教师必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整个教学活动要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提供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领会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引进新知识要简洁明了,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已知探究未知,揭示矛盾;或者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选取典型事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并提出新课题。

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弹性,教师应根据所面对的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所选内容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二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可能有一套教材适合所有地区的学生使用,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常常有教师抱怨:农村的学生对新教材“水土不服”;新教材太难……实际上,我们都忘记了自己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特征。当代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者。

五、效果达成度

由于新教材既要求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考察一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既要看教学效率—“双基”的达成情况;又要看教育效率—学生素质提升的情况。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只看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忽视学生素质提升的情况。有些教师不认同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还没有从“仅关注知识目标”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当然,我们也不能走极端:盲目追求所谓的素质提升,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改变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的状况。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六、行为规范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有它特定的行业规范。使用新教材,教师应树立两个意识: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所谓民主意识,就是教师应真正把自己看成是与学生平等的一名课堂参与者,而不是什么权威,应充分尊重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只有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得到全面提高。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某一次考试成绩负责,更要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发展负责。即既要“求近”—让学生通过某一次考试,又要“求远”—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的责任意识,教师就不会随便加班加点,就不会动不动就给学生分类划等了。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指引问题解决思路,组织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习习惯技能,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等等。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要由“决定和包办一切” 的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控制者,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启迪”的教学研究者和引导者。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 > 论文 > 自然科学 >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