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自然科学 > 数学

2015数形结合开题报告

编辑:

2015-11-30

1、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模型思想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2、《关于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是国家教育部王永春专家主持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研究项目,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的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得出数学概念的含义。学生一般要经历“动作把握”到“图形把握”,再到“符号把握”等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所以,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具体的情景材料(学具)的直观操作尤为重要。但不能只为直观而直观,直观只是手段,抽象才是目的。

2、实践价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观的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没有兴趣学习将变得枯燥无味。低年级是学生从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注意力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没有科学的引导,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会给学生的终身学习留下阴影。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生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学中应注意直观,增强知识的形象性,结合教学知识从一年级就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模型,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是课题研究最终要达到的效果。

1、借助直观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自制的教具、画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画图及其他的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锻炼思维力,强化教学效果。

4、利用画图及其他的直观教具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教师要借助多种实物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逐步概括,抽象本质内容,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做到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具演示问题之间的联系时,尽量多让学生演示操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另外,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差,平时多让学生演示和操作,适当采用数学游戏和有趣的练习等多种活动来吸引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加深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得以启发,从具体、直观的教具中抽象概括出正确结论。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做了如方面的探究:

1、直观教具化静为动。

①自制教具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凸显直观,启发学生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一上“位置”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身体基本能辨别:上面是头,下面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右面是右手,左面是左手。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辨别,但多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许多学生还存在认知方面的差别,教学时我们借助学生的课本、文具盒、笔记本、直尺等学具,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摆一摆,然后像老师一样说一说摆放的具体实物间的位置关系,老师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多个物体之间地相对位置关系,再用ppt动态演示情境图中各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直观教具在“数的运算”部分突破重点。例如:一上“数的分合”,只讲授5可以分成几和几很抽象,许多学生不理解教学的要求,如果能让每位同学准备几个熟悉的花生或大豆粒,并把它们通过数一数、想一想、分一分、写一写的形式,把5个花生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分法?操作时,让学生边摆边说,并记录摆的结果。比如:一生把5个花生分成1个和4个、2个和3个、3个和2个、4个和1个,老师结合学生的探究过程,用课件动态演示有序分花生、引导学生说一说5可以分成1和4表示什么意思,再说一说5可以分成4和1表示什么意思,老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分的过程,学生在乐此不疲的探索中感受有序操作的条理性,也就不会出现5可以分成0和 5的尴尬情形了。

③贴近生活的直观教具在“认识图形”单元突破难点。例如:人教版一下 “认识图形”单元,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等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新知,获得表象,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正方体的魔方、长方体的盒子、圆柱体的杯子,画一画,看你能画出什么图形,从而“由体到面”引出平面图形,降低了抽象的难度,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直观教具化抽象为直观。在活动中认识钟表,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学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将抽象的时间特性转化为学生可见、可触摸、可理解的活动,如:老师和学生一起制作钟面,课堂上借助表的模型拨一拨、连一连、猜一猜、找朋友等活动,认识整时、理解“快到几时了”或“几时刚过”,让新知识在具体的操作和演示中得以强化,使教学更有效、更有价值。

2、运用画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①运用画图理解算理。如:5+6=?凭数字讲解加法的意义很抽象,如果能借助生动的简笔画动态的画出来,学生就很容易借助直观理解加法的含义,如果在引导学生自己用画画的方式编一道加法计算的题,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他们画图的过程就是训练抽象思维的过程,也就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②生活情境转化成数学情境,结合画图理解题意。一年级上册P79有这样一道例题,如下图:

本例题的教学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解决问题时,学生习惯应用序数的含义列式15-10=5(人)解决,可这道题的要求不仅仅是那么简单,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引导学生在教室内演一演,故意让小丽后面和小宇前面的同学藏在讲台的后面,引导孩子们发现小丽和小宇之间到底有几人?(4)人。要解决这个问题,知道了几个条件?问题是什么?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把藏着的4人表示出来吗?

为什么开始算出的是5人呢?引导学生发现,把小丽和小宇中的一人算进里面了,借助具体的画图,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更好地结合情境区别序数和基数的含义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③运用画图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规律美。如:一下的“找规律”单元,凭着眼睛观察图片的摆放位置,很抽象也容易遗漏,如果让学生借助实物摆一摆,然后用你喜欢的简单的方式画一画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学生的画的兴趣浓厚,他们在画的过程中也会润物细无声的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数形结合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数学

标签:数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