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ouxg
2013-08-23
【摘要】以下由精品学习网为您编辑了2013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敬请关注!!
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神道口小学各项工作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师生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继续秉承“为师生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管理理念,在精细化管理模式(即精心----态度,精细----过程,精品----结果)下,走“制度治校质量立校 人才强校 特色兴校”的办学路线,在展望中扬鞭,在求思中奋进,努力实现以“温暖如家”为底色的爱育校园和谐教育愿景,用智慧和汗水再次奏响新学年流光溢彩的教育风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项目目标:
坚持一个中心——“温暖如家”爱育校园和谐教育校园建设;
突出两个重点——塑名师,育优生;
强化三个管理——强化有效教学管理、强化德育体系管理、强化后勤精细管理;
加强一个建设——加强特色校园建设。
具体措施:
赋学校内涵以阳光
l 民主化管理。
(1)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力:共同商议干部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策略,形成多管齐下、分工落实的工作合力,为加快学校的内涵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保证。
(2)形成工会组织的推进力:继续发扬“抓住机遇、勇于作为、转变观念、敢于创新”的精神,强化教代会等制度,确立教师“主人翁”地位,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并进一步凸现加强教师素质工程建设的工作特色。
(3)提高家庭社区的联动力:进一步丰富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加强家委会建设;建立综合教育资源网,积极争取家长、社区对学校发展的更大支持。
l 规范化管理。
(1)各部门根据工作发展需求调整有关工作流程,进一步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管理基础。
(2)倡导教师立足岗位做贡献,建立以教师个体、团队为评价对象的、与教师队伍培训建设相结合的工作(学习)实绩评估机制。
(3)完善中层干部学习培训与实践考核机制,强化执行力,逐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并探索校中层后备干部培养工作策略。
(4)加大教研组长的培养力度,加强落实教研组在分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赋教师发展以阳光
l 细化师德建设工作模式。
以高区建设“师德年”为契机,深入挖掘学校教师高尚职业风范的典型,采用不同师德建设工作模式,形成“舆论先导、制度规范、实践考评、总结表彰、榜样激励”的良好氛围,形成一支爱岗敬业、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
项目一:爱在责任中闪光
贯彻新《师德纲要》的教育精神,通过该活动的实践探索,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从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育人宗旨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高尚的师德、深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主要措施: 时间安排 活动形式 活动内容 九月份
十月份 班主任论坛
教师论坛
以“爱在责任中闪光”为主题挖掘工作责任感 项目二:爱在奉献中升华
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将育德基本原理、技能和方法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意识和实践能力,营造“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员育人良好氛围。
主要措施: 时间安排 活动形式 活动内容 十一月份
十二月份 演讲 典型推广 教师师德建设初步经验交流、调整反思。 项目三:爱在付出中收获
通过“阳光班级”、“优秀班主任” 评选表彰,弘扬高尚师德,岗位实践,力行师德规范,树立先进典型事例,使教师学有榜样,形成“温暖如家”的爱育氛围。
主要措施: l 实施三大工程塑名师。
实施“三大工程”,打造教师特色培养模式。关注教师个体,针对教师个性特点,推出“名师工程”、 “青蓝工程”、“名片工程”三大工程。
项目一:名师工程
为滕明、姜艾华、王巍玲等优秀骨干教师搭建多种平台,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多压担子,以课堂有特色,教学有成绩为评价依据,打造神小“阳光名师”。
项目二:青蓝工程
为使新教师能尽快成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成立“1+1”的培养模式,通过传带体系师傅带徒弟,快速带领年轻教师步入正轨,通过捆绑体系以听评形式互助互促,实现捆绑共同发展。 传带体系 捆绑体系 毕跃华——赛世静 张艳丽——毕跃华——赛世静 宋修平——王巍玲 王丽娟——宋修平——法楠 张明华——徐鸿 由小娜——张明华——徐鸿 徐倩——史丽娟 张艳丽——徐倩——谷红华 王宇——姜艾华 由小娜——王宇——张艳丽 法楠——滕明 王巍玲——张丽娟——滕明 项目三:名片工程
学校提供各种机会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意向,力求让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强项,突出自己在课堂教学或写字指导或思维训练或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特长,通过调研、赛课等形式发现教师的教学特色,以组织观摩课、典型会的方式推广、扩大教师特色教育成果,形成个人品牌。
l 规范有效课堂的运行。
项目一:常规管理
修改完善神小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重点推进,逐项贯彻落实。加强常规管理力度。备课重心将把“以教师的教(讲)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上来,课课明确文本的基础性、核心性、延伸性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课堂教学关注学生预习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书写习惯、自主学习习惯,催化学生习惯规范化;以“普听”、“推门听”、“观摩听”等多种形式关注学生课堂习惯及教师授课成效,以听课促课堂有效发展。关注过程性管理,做到此项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项目二:专题研讨
确定每周三下午为教研组专题研讨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本学期主要围绕有效课堂课例教学展开,形式主要为教学录像观摩和专题讲座、专题研讨,规定教师必须每学期借阅两盘以上的录像带进行观摩研讨。各教研组集体备课主讲人在活动结束后将发言资料交教导处。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第三周 布置学期工作计划 第十一周 外出汇报讲座。 第四周 录像课观摩 第十二周 专题讲座: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讲人:隋振波 第五周 录像课观摩 第十三周 专题研讨:潜能生的培养方法,主讲人:滕明 第六周 专题讲座:识字课例切入点的选择。主讲人:徐鸿 第十四周 录像课观摩。 第七周 录像课观摩。 第十五周 专题研讨:数学课的整理与复习,主讲人:王巍玲 第八周 专题讲座:写字课实例谈。
主讲人:由小娜 第十六周 录像课观摩。 第九周 录像课观摩 第十七周 阶段成果总结交流:我的教学“金点子” 第十周 专题讲座:如何准确、深刻地解读文本。主讲人:姜艾华 第十八周 “亮出我的名片”——个性发展阶段性总结 项目三:阳光课堂
积极开展“同研一节课”的构筑阳光课堂活动。本学期,将本着“全员参与、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原则,继续深入细致地开展“同备同上同听同评”活动。教师可自主选择上课最佳形式,如 “同课异构”等,积极开展教研组同研一节课、与名师同研一节课、师徒同研一节课,使教师在同研中碰撞思想,在磨炼中超越自我。
l 优化多元培训机制
项目一:网络化培训
强化学校校园网的即时性、互动性与实效性建设,进一步建设与完善学校校园网络,加大校园网络办公平台的使用率,完善校园网络论坛载体机制,为教师工作提供方便。开展有关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更好地利用软件包进行辅助教学,有效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和教育科研,全面提高教师应用软件包的能力。
项目二:教研化培训
通过教师教研化的形式开展行为研究,根据学科需求的、教师需求的、研究问题需求的教学实际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使教师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提高教学预设生成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项目三:分层化培训
学期初,教师填写《教师专业化成长意向书》,学校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需求,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重点培养三个层次的教师梯队,实施不同的培养措施。通过梯队的建立和管理,建立良性教师队伍结构。
项目四:课题化培训
成立“新教育实验”、“经典诵读”、“在信息技术平台下的家校互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四大课题组,遵从“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研究理念,在科研实践与专家辅导的基础上,各分课题研究教师针对自己的课题进行探讨,对课题的产生与申报的规范性实施深入研究,在确立课题与实践过程中及时积累数据等材料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项目五:定向化培训
加大专家带教力度,通过成立“导师工作室”等举措,完善导师带教定向机制,由资深教育专家组成,面向全体教师或各学科教师讲授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带动教科研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形成语文强势学科的教师团队、形成各学科的教师骨干梯队。
赋学生发展以阳光
l 建立“温暖如家”爱育体系。
项目一:创建“温暖如家”校园环境。
建立以“德育主任”为核心的管理队伍,开展理念学习,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实施队伍,转变育人观念,努力实践以下八点:
(1)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
(2)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
(3)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
(4)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5)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
(6)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
(7)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8)替家长分忧──孩子校园生活愉快、安全,家长无须挂念。
项目二:拓宽“爱在体验中”实践基地
爱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学校少先队以服务福利院开展感恩教育,以参观农博园情牵农耕结,以走进动物园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已开展过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和探究型课程结合,开展争章、认知、课题创新系列活动。
标签:教学工作计划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