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8-16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导语: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 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 交流预设: ㈠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⑴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季老以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以及询问苗苗如何写好文章来阐明自己主张读闲书。) ⑵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⑶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激发学生共鸣,促其酣畅淋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㈡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⑴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⑵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小组讨论使更多的学生有阐明观点的机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对偏科的危害 有更全面的了解。] ㈢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1.“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2.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在交流和讨论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四、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语:“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同学们的对季老的话感想不一,苗苗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读一读。 (指名读,读出苗苗的惊诧、童真)
2.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谦虚好问,率直而有礼貌,对季老充满了爱戴崇敬。)
3.引读: 季老也从苗苗的语气中听出了苗苗的惊讶,季老说:(生读)
4.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于季羡林教授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翻译和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季老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记录了他小时侯偷偷看闲书的有趣经历。)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5.分角色朗读 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提示: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幽默、随和,他们的对话极富口语化。)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寓意: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活动。
以上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准备的五年级语文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五年级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