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说概念教学: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有“面”、“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和“面积”。(关于概念教学,让我想起3月16日去南宁听课的两位特级教师,其中一位是来自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那天他上的刚好是这节“面积的认识(有前概念)”和来自安徽省的“教坛明星”刘松带来的“认识方程”(没有前概念)这一课。这两节课都是概念教学课,当时,俞老师的讲座内容就是(概念教学)。他说关于概念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前概念(无——有)从概念的含义开始,抓住概念的本质展开教学。教学模式是:直接引出概念→感受→强化(五官:看、听、闻、摸、说)→练习。比如“质数”、“方程”。另一类是有前概念(有——有)教学从前概念入手,经过加工、改造、延伸得到概念。比如“分数”的前概念是“一圈”,“分数”的前概念是“平均分”,“周长”的前概念是“一圈”,还有“面积”的前概念是“面”。本节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所以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我从“面积”的前概念“面”来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理解“面”的含义,即物体表面,把这些面画下来就是一个封闭图形。然后在学生获得多种感性理解“面”的含义基础上,经过改造、加工、伸展,得出“面积”这个概念。
2、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⑴体验从生活中关于面的认识到数学中关于面积概念的概念形成过程。
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⑶学会选用观察法、重叠法、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难点: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4、教学方法:
(1)、直接引入法:
从“面”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面”?见过什么“面”?这几个问题展开教学。,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3)、合作探究法: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4)、比较法(观察比较法、重叠比较法、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比较):通过面积的比较,会选用恰当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5)、自学学习法: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5、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具。
学具:学生尺、硬卡纸、剪刀
二、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很多听过俞老师课的同事们都说:“俞正强老师上公开课上得好,但很“另类”,他的课,我们可以欣赏,也可能对自己有启发,但是很难模仿。”我深入研究俞老师的这一节课,再认真分析教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整合后的思路设计为
1、实践体验——感受面积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感悟“面”的含义)
(2)、认识封闭图形(抽象出“面”的含义)
(3)、推导出面积的概念
2、动手操作——比较面积的大小
(1)、用直接比较法(包括观察法和重叠法)比较两个物体表面和两个封闭图形的大小。
(2)、用间接比较法(用统一的面积单位即小正方形)比较两个面积大小差异不明显的图形
3、自主学习——面积单位
4、巩固应用 ——课后延伸
5、小结收尾——知识升华。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