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6道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而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又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和三种过程。
学习与教学的五种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三种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37.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1)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2)练习律。桑代克认为,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应用,其联结就会牢固,不用就会使联结的力量逐渐减弱,不用的时间越长,则联结的力量就越小。(3)效果律。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反应之后,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如食物),其联结的力量就会增强;相反,如果获得令人烦恼的结果,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会削弱。
38.简述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的含义。
(1)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2)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就是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亦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通常是用一个名词来予以表征或概括的。(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39.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40.试述群体动力的表现。
群体动力的表现: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
(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2)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上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4)课堂上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上二主要的人际关系。
41.简述教师在编制测验时的注意事项。
(1)测验应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2)测验必须是教学内容的良好取样;(3)根据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的结果;(4)注意测验的信度,在解释结果时应慎重;(5)测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