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四章

2011-10-18 16:17:47 字体放大:  

编者按:2011年浙江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将于2011年11月26日举行,为了帮助考生备考,精品学习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特为考生整理了“2011年浙江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本文是第四章复习试题,请考生认真练习。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C 5、A 6、 C 7、B 8、 D 9、 C 10、C

11、B 12、D 13、C 14、 A 15、D 16、D 17、C 18、 C 19、D 20、B

二、填空题

21、趋向或接近 远离或回避 22、指向 强化 23、认知 24、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

25、学习愿望 学习意向 26、结果 效能 27、结果 28、认知内驱力 29、 利他主义 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30、替代性强化 31、生理需要 32、韦钠 33、班杜拉 34、结果 先行 35、利他主义 36、直接发生 37、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38、努力程度 身心状态

39、避免失败者 40、问题情境

三、简答题

41.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及其意义?

答:(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2)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42.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答:(1)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2)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

43.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2)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平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3)一般来说,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在学习中如能合理地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44.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分的艺术?

答: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

(1)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2)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3)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4)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4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46.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何关系?

答: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四、论述题

47.用成败归因理论解释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答:(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2)就稳定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与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则学习者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抱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羞耻感、自卑感;相反,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

(3)就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状态),学习者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从而更避免参与成就性任务;相反,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

(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相关推荐:

2011年浙江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2011年浙江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二章

2011年浙江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