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西周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

编辑:

2013-12-25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周代的农具,见于古文献的有耒、耜、钱、镈、铚等。现在已经发现的西周农具,金属制的不多,绝大部分都是用石材、兽骨、蚌壳制作的。

  双齿的耒和铲状的耜,是周人的主要农具。耕田用人力,通常是两人合作,这就是所谓耦耕。《诗·周颂·噫嘻》说:“十千维耦”,《诗·周颂·载芟》说:“千耦其耘”,说明了当时农业的繁荣。

  周人第一年开种的田称为菑,第二年耕种的田称为畲,第三年耕种的田称为新。《诗·小雅·采芑》说:“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诗·周颂·臣工》说:“如何新畲”。这里所说的“菑”、“畲”、“新”,就是指耕种年数不同的田地。第三年耕种以后,地力已衰竭,周人就用抛荒的办法以恢复地力。数年之后,再次开种。

  《诗·小雅·甫田》说:“或耘或籽,黍稷薿薿”。《诗·周颂·良耜》说:“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茶蓼朽止,黍稷茂止。”这些诗篇说明周人对于除草培苗已很重视。

  《待·小雅·白华》说:“彪池北流,浸彼稻田”,这说明周人已经知道应用人工灌溉。当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他们还是依靠天然的雨水。《诗·小雅·甫田》说:“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说明了周代的农人仍须向大自然祈求恩惠。

  《诗经》中记载的西周的农作物品种很多,重要的谷物有黍、稷、稻、粱、菽、麦等,种植最多的是黍稷。在同一种作物中,还分出不同的品种。《诗·生民》说:“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糜维芑”,秬、秠是黍的两种嘉种,糜、芑是粟的两种嘉种。《诗·周颂·思文》说:“贻我来牟”,来是小麦,牟是大麦。《诗·周颂·丰年》说:“丰年多黍多稌”,稌是稻的一种。桑、麻的种植很普遍。桑、麻在《诗经》中常见,麻往往与禾麦并提。《诗经》有关于“蓻麻”、“沤麻”、“绩麻”的话。桑是养蚕的饲料,蚕丝和麻的纤维都是周人做衣服的主要材料。

  狩猎对于封建领主来说,仅仅是一种娱乐。而在农民经济生活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农民要用狩猎补充自己的生活资料,还有向领主提供猎获物的义务。《诗·魏风·伐檀》说领主是“不狩不猎”,而他们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周代的手工业,有属于封建领主的官府手工业和属于农民家庭副业的民间手工业,但都是为了自给自足而生产,只有少数的手工业品用于交换。

  官府手工业的工匠,铜器铭文中称之为“百工”。《国语·晋语》说:“工商食官”,这表明工是隶属于官府的,他们是向王室或领主领取生活资料的专业工匠。

  西周的官府手工业,以冶铸青铜器为主,王室或大封建主都有自己的青铜冶铸作坊。随着大封诸侯,青铜冶铸技巧也传播到全国许多地方。现在所知,北面到辽宁、河北,东面到山东、江苏、安徽,南面到河南南部以及湖北,都曾经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铸造方法大抵继承了商人的技巧,不过类别和数量要比商代为多,铭文也比商代的长,这都显示出青铜器制造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陶器制作方面是出现了板瓦和筒瓦。虽然当时瓦只限于使用在天子、贵族的宫室上面,但它的出现,在建筑史上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西周时带釉硬陶比商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西安、洛阳、江苏、安徽的周墓中都发现有带青釉的陶器,从这些材料看出,陶器已正在向瓷器过渡了。

  商贾也和百工一样,多半是隶属于贵族的。交换媒介是用贝或一定重量的铜块,铜器铭文中有“王锡(赐)金百寽”或“取遗五寽”的记载,寽就是指铜块的重量单位。铜器铭文中有关于用玉器等物和贝交换的事实,则海贝在当时也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西周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就是本站小编编辑整理的,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

相关推荐:2013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