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数学 > 中考数学模拟题

图形的变换中考题和答案(2001-2012年苏州市)

编辑:sx_zhangwl

2012-11-19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数学模拟题:图形的变换中考题和答案(2001-2012年苏州市),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形的变换中考题和答案(2001-2012年苏州市)

2001-2012年江苏苏州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

专题4:图形的变换

一、选择题

1. (江苏省2009年3分)如图,在 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中所示的位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C.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答案】D。

【考点】平移的性质。

【分析】根据图形,对比图①与图②中位置关系可知:平移是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故选D。

2.(江苏省苏州市2005年3分)下图可以看作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旋转若干次而生成的,则每次旋转的度数可以是【 】

A. B. C. D.

【答案】C。

【考点】旋转的性质。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观察图形,中心角是由8个度数相等的角组成,结合周角是360°求得每次旋转的度数:

∵中心角是由8个度数相等的角组成,∴每次旋转的度数可以为360°÷8=45°。故选C。

3. (江苏省苏州市2006年3分)下列图形中,旋转600后可以和原图形重合的是【 】

A.正六边形 B.正五边形  C.正方形 D.正三角形

【答案】A。

【考点】旋转对称图形。

【分析】求出各图的中心角,度数为60°的即为正确答案:

A、正六边形旋转的最小角度是 =60°;

B、正五边形的旋转最小角是 =72°;

C、正方形的旋转最小角是 =90°;

D、正三角形的旋转最小角是 =120°。

故选A。

4. (江苏省苏州市2006年3分)对左下方的几何体变换位置或视角,则可以得到的几何体是【 】

A. B. C. D.

【答案】B。

【考点】几何变换的类型。

【分析】我们在观察物体时,无论什么角的观察物体,物体的形状都不会发生改变,本题中,只有B的几何体和题目中的几何体一致。故选B。

5. (江苏省苏州市2007年3分)下列图形中,不能表示长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是 【 】

【答案】D。

【考点】几何体的展开图。

【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长方体的展开图解题:选项A,B,C经过折叠均能围成长方体,D两个底

面在侧面的同一侧,又缺少一个底面,所以不能表示长方体平面展开图。故选D。

6. (江苏省苏州市2007年3分)下图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以O为旋转中心,以下列哪一个角为旋转角

旋转,能使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重合【 】

A.60° B.90° C.120° D.180°

【答案】C。

【考点】旋转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

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因此,

∵O为圆心,∴∠AOB=∠BOC=∠AOC=120°,所以旋转120°后与原图形重合。故选C。

7. (江苏省2009年3分)下面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考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四个几何体的左视图:圆柱是矩形,圆锥是等腰三角形,球是圆,正方体是正方形,由此可确定左视图是四边形的几何体是圆柱和正方体。故选B。

8. (江苏省苏州市2003年3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1)AE=CF;(2)△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 ;(4)EF=AP。

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

【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利用旋转的思想观察全等三角形,寻找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题中的结论逐一判断:

(1)∵∠APE、∠CPF都是∠APF的余角,∴∠APE=∠CPF。

∵AB=AC,∠BAC=90°,P是BC中点,∴AP=CP。

又∵AB=AC ,AP=BP,∴∠EAP=∠B=∠C。∴△APE≌△CPF(ASA)。

∴AE=CF。∴(1)正确。

(2)∵由(1)△APE≌△CPF,∴PE=PF。

又∵∠EPF=∠EAP+∠APF=∠FPC+∠APF=∠APC=900。

∴△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正确。

(3)同(1)可证△APF≌△BPE,又由(1)△APE≌△CPF,

∴ 。∴(3)正确。

(4)∵EF不一定是中位线,∴EF不一定等于 BC。

又∵AP= BC,∴EF=AP不一定成立。∴(4)错误。

综上所述,始终正确的是①②③。故选C。

9. (江苏省苏州市2007年3分)如图,小明作出了边长为1的第1个正△A1B1C1,算出了正△A1B1C1的

面积。然后分别取△A1B1C1的三边中点A2、B2、C2,作出了第2个正△A2B2C2,算出了正△A2B2C2的面

积。用同样的方法,作出了第3个正△A3B3C3,算出了正△A3B3C3的面积……,由此可得,第10个正

△A10B10C10的面积是【 】

A. B. C. D.

【答案】A。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由勾股定理可求出△A1B1C1的高 ,面积为 。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A2B2C2的边长是△A1B1C1边长1的 ;△A3B3C3的边长是△A2B2C2边长 的 ,即是△A1B1C1边长1的 ;△A4B4C4的边长是△A3B3C3边长 的 ,即是△A1B1C1边长1的 ;••••••△A10B10C10的边长是△A1B1C1边长1的 。

由等边三角形的相似性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

即 。故选择A。

10. (江苏省苏州市2004年3分)如图,⊙O的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线段OM长的最小值为【 】

A。2   B。3  C。4   D。5

【答案】B。

【考点】动点问题,垂线段的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知,当OM⊥AB时,OM有最小值,从而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

根据垂线段最短知,当OM⊥AB时,OM有最小值,

此时,由垂径定理知,点M是AB的中点,连接OA,则AM= AB=4。

由勾股定理知,OM= 。故选B。

11. (2012江苏苏州3分)如图,将△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A'OB',若

∠AOB=15°,则∠AOB'的度数是【 】

A.25° B.30° C.35° D. 40°

【答案】B。

【考点】旋转的性质。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图形全等以及对应边的夹角等于旋转角,从而得出答案:

∵将△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A′OB′,

∴∠A′OA=45°,∠AOB=∠A′OB′=15°,

∴∠AOB′=∠A′OA-∠A′OB=45°-15°=30°。故选B。

二、填空题

1. (2001江苏苏州2分)在半径为5cm的⊙O中,弦AB的长等于6cm,若弦AB的两个端点A、B在⊙O上滑动(滑动过程中AB长度不变),则弦AB的中点C的轨迹是 ▲ 。

【答案】以点O为圆心, 4 cm为半径的圆。

【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连接OA、OB、OC,

∵OC⊥AB,∴AC=BC(垂径定理)。

∵弦AB=6cm,∴AC=3cm。

又∵⊙O的半径长为5cm,

∴根据勾股定理得OC=4,即弦心距OC的长4cm。

∵AB弦长始终保持不变,∴弦心距OC的长也不变,即弦AB的中点C到圆心O的距离总为4。

∴弦AB的中点形成的图形是以点O为圆心, 4 cm为半径的圆,如图。

2. 江苏省苏州市2005年3分)下图的几何体由若干个棱长为数1的正方体堆放而成,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

【答案】6。

【考点】几何体的表面积。

【分析】这个几何体的体积就是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各个部分体积的和,如图:这个几何体由6个正方体组成,每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故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6。

3. (江苏省苏州市2007年3分)如图,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处,已知∠1+∠2=100°,

则∠A的大小等于 ▲ 度.

【答案】50°。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

形外角定理。

【分析】如图,连接AA′,

由折叠的性质,得AD=A′D,AE=A′E。

∴∠1+∠2=2(∠DAA′+∠EAA′)=2∠A=100°。∴∠A=50°。

4. (江苏省苏州市2008年3分)如图,水平放置的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2和4的矩形,它的左视图

的面积为6,则长方体的体积等于 ▲ .

【答案】24。

【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分析】长方体的左视图是一个矩形,因为它的面积为6,一边长为2,所以另一边长为3,从而得出长方体的高为3,因此长方体的体积等于2×4×3=24。

5. (2012江苏苏州3分)如图①,在梯形ABCD中,AD∥BC,∠A=60°,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着A→B→C→D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D后才停止.已知△PAD的面积S(单位: )

与点P移动的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式如图②所示,则点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 ▲ 秒

(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4+ 。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矩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

【分析】由图②可知,t在2到4秒时,△PAD的面积不发生变化,

∴在AB上运动的时间是2秒,在BC上运动的时间是4-2=2秒。

∵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AB=2,BC=2。

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于点F,

则四边形BCFE是矩形。∴BE=CF,BC=EF=2。

∵∠A=60°,

∴ , 。

∵由图②可△ABD的面积为 ,

∴ ,即 , 解得AD=6。

∴DF=AD-AE-EF=6-1-2=3。

在Rt△CDF中, ,

∴动点P运动的总路程为AB+BC+CD=2+2+ =4+ (cm)。

∵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

∴点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4+ )÷1=4+ s。

三、解答题

1. (2001江苏苏州7分)已知一个三角形纸片ABC,面积为25,BC的长为10,∠B、∠C都为锐角,M为AB边上的一动点(M与A、B不重合),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设MN=x。

(1)用x表示△AMN的面积;

(2)△AMN沿MN折叠,使△AMN紧贴四边形BCNM(边AM、AN落在四边形BCNM所在的平面内),设点A落在平面BCNM内的点A′,△A′MN与四边形BCNM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①用的代数式表示y,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②当x为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y最大,最大为多少?

【答案】解:(1)∵MN∥BC,∴△AMN∽△ABC。∴ 。

∴ ,即 。

(2)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MN内或BC边上时,

(0

当点A′在四边形BCMN外,

连接AA′与MN交于点G与BC交于点F,

∵MN∥BC,∴ ,即 。

∴AG= x。∴AA′=2AG=x。∴A′F=x-5。

∴ ,即 。

∴ 。

∴重合部分的面积 。

综上所述,重合部分的面积 。

②∵

∴当x= 时,y最大,最大值为y最大=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MN∽△ABC,再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的性质即可求出△AMN的面积。

(2)根据已知条件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点A′落在四边形BCMN内或BC边上时和当点A′在四边形BCMN外时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很容易求出,第二种情况进行画图,连接AA′与MN交于点G与BC交于点F,再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的性质求出即可.再根据求出的式子,即可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y的最大值来。

2.(江苏省苏州市2005年6分)如图,平行四边形纸条ABCD中,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张老师请同学们将纸条的下半部分平行四边形ABEF沿EF翻折,得到一个V字形图案。

(1)请你在原图中画出翻折后的图形平行四边形A′B′FE;(用尺规作图,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

(2)已知∠A=63°,求∠B′FE的大小。

【答案】解:(1)画图形(见右图):

(2)∵四边ABEF是平行四边形,∴∠EFB=∠A=63°。

∵四边形A′B′FE是由四边形ABFE翻折得到,

∴∠B′FE=∠EFB=63°。

∴∠B′FC=180°-∠B′FE-∠EFB=54°。

【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翻折对称的性质。

【分析】(1)翻折后的和原来的是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图即可。

(2)利用图中角的关系,即角的和差关系求角的度数。

3. (江苏省苏州市2006年6分)台球是一项高雅的体育运动.其中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几何学知识。图①是一个台球桌,目标球F与本球E之间有一个G球阻挡

(1)击球者想通过击打E球先撞击球台的AB边.经过一次反弹后再撞击F球。他应将E球打到AB边上的哪一点?请在图①中用尺规作出这一点H.并作出E球的运行路线;(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②.现以D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记A(0,4).C(8,0).E(4,3),F(7,1),求E球按刚才方式运行到F球的路线长度.(忽略球的大小)

【答案】解:(1)画出图形如下:

(2)过点F作AB的平行线交E1E的延长线于点N,

∵A(0,4),E(4,3),E1和E关于AB对称,

∴E1(4,5)。

又∵F(7,1),∴N(4,1)。

∴E1N=4,FN=3。

在Rt△FNE1中,

又∵点E1是点E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EH=E1H。∴EH+HF=E1F=5。

∴E球运行到F球的路线长度为5。

【考点】跨学科问题,轴对称变换作图,直角坐标系和坐标,勾股定理 ,轴对称的性质,平行的性质。

【分析】(1)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找出E点关于AB的对称点E1,连接E1F交AB于H,点H即为所求。球E的运动路线就是EH→HF。

(2)点F作AB的平行线交E1E的延长线于点N,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点和平行的性质,求出点E1、N的坐标,从而求出E1N=4,FN=3,在Rt△FNE1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出E1F =5。因此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EH+HF=E1F=5。

4. (江苏省2009年10分)(1)观察与发现

小明将三角形纸片 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如图①);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 (如图②).小明认为 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实践与运用

将矩形纸片 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 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 的大小.

5. (江苏省苏州市2010年8分)如图,在 中, , , . 是 边上的一个动点(异于 、 两点),过点 分别作 、 边的垂线,垂足为 、 .设 .

(1)在 中, = ▲ ;

(2)当 = ▲ 时,矩形 的周长是14;

(3)是否存在 的值,使得 的面积、 的面积与矩形 的面积同时相等?请说出你的

判断,并加以说明.

【答案】解:(1) 10。

(2) 5。

(3) 存在。证明如下:

∵ , ,∴ 。

∵ ,∴ 。∴ ∽ ∽ 。

由 得

, , , , 。

若 的面积、 的面积与矩形 的面积同时相等,

则有 ,即 。

∴ 且 ,即 ,解得 。

∴存在 ,能使得 的面积、 的面积与矩形 面积同时相等。

【考点】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 在 中,∵ , , ,∴ 10。

(2)由 ∽ ,得 。

∵ , , ,∴ ,即 , 。

由矩形 的周长是14得 ,解得 。

(3)存在性问题,可根据题意在假定存在的情况下列出方程,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

6. (江苏省苏州市2010年9分)刘卫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 , , ;图②中, , , .图③是刘卫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 的直角边 与 的斜边 重合在一起,并将 沿 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 、 两点始终在 边上(移动开始时点 与点 重合).

(1)在 沿 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刘卫同学发现: 、 两点间的距离逐渐 ▲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刘卫同学经过进一步地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当 移动至什么位置,即 的长为多少时, 、 的连线与 平行?

问题②:当 移动至什么位置,即 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 、 、 的长度为三边长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问题③:在 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 ?如果存在,求出 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答案】解:(1)变小。

(2)问题①:∵ , , ,∴ 。

∵ , , ∴ 。

连结 ,设 ,

∴ 。

在 中, =43 ,∴ =12-43 。

∴ cm时, 。

问题②:设当 ,

在 中, 。

(Ⅰ)当 为斜边时,由 得, , 。

(Ⅱ)当 为斜边时,由 得, , (不符合题意,舍去)。

(Ⅲ)当 为斜边时,由 , ,

,

∵ =144-248<0,∴方程无解。

综上所述,当 时,以线段 、 、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问题③:不存在这样的位置,使得 。理由如下:

假设 ,由 得 。

作 的平分线,交 于 ,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