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数学 > 中考数学模拟题

圆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2001-2012年上海市)

编辑:

2012-11-19

作 ,垂足为 ,可得: =4, ,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

10.(上海市2011年4分)如图,AB、AC都是圆O的弦,OM⊥AB,ON⊥AC,垂足分别为M、N,如果 MN=3,那么BC= ▲ .

【答案】6。

【考点】垂径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由AB、AC都是圆O的弦,OM⊥AB,ON⊥AC,根据垂径定理可知M、N为AB、AC的中点,线段MN为△ABC的中位线,根据中位线定理可知BC=2MN=6。

11.(2012上海市4分)如果两圆的半径长分别为6和2,圆心距为3,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外离 B. 相切 C. 相交 D. 内含

【答案】D。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外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内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差),相离(两圆圆心距离大于两圆半径之和),相交(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和大于两圆半径之差),内含(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因此,

∵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6和2,圆心距为3,6﹣2=4,4>3,即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

∴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内含。故选D。

三、解答题

1. (2001上海市10分)如图,在Rt△ABC中,∠B=90°,∠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为AB上的一点,DE=DC,以D为圆心,DB长为半径作⊙D.

求证:(1)AC是⊙O的切线;

(2)AB+EB=AC.

【答案】证明:(1)过点D作DF⊥AC于F,

∵AB为⊙D的切线,AD平分∠BAC,

∴BD=DF。∴AC为⊙D的切线。

(2)在Rt△BDE和Rt△FDC中,

∵BD=DF,DE=DC,∴Rt△BDE≌Rt△FDC(HL)。

∴EB=FC。

∵AB=AF,∴AB+EB=AF+FC,即AB+EB=AC。

【考点】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过点D作DF⊥AC于F,求出BD=DF等于半径,得出AC是⊙D的切线。

(2)证明△BDE≌△FDC(HL),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及切线的性质的AB=AF,得出AB+EB=AC。

2.(上海市2002年10分)已知: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弦CD∥AB,直线CM、DN分别切半圆于点C、D,且分别和直线AB相交于点M、N.

(1)求证:MO=NO;

(2)设∠M=30°,求证:NM=4CD.

3.(上海市2004年10分)在△ABC中, ,圆A的半径为1,如图所示,若点O在BC边上运动(与点B、C不重合),设 ,△AOC的面积为 。

(1)求 关于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以点O为圆心,BO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圆O与圆A相切时,△AOC的面积。

【答案】解:(1)∵在 ,∴ 。

∵ ,∴ ,且 边上的高为2。

∴ 。

∴ 关于 的函数解析式为 。

(2)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当点O与点D重合时,圆O与圆A相交,不合题意;当点O与点D不重合时,在 中, 。

∵圆A的半径为1,圆O的半径为 ,

∴①当圆A与圆O外切时, ,解得: 。

此时△AOC的面积 。

②当圆A与圆O内切时, ,解得 。

此时△AOC的面积 。

∴当圆A与圆O相切时,△AOC的面积为 或 。

【考点】勾股定理,建立函数关系式,两圆相切的性质。

【分析】(1)用 表示出 ,即可建立 关于 的函数解析式。

(2)根据两圆相切的性质,分两圆外切和内切即可。

4.(上海市2006年10分)本市新建的滴水湖是圆形人工湖.为测量该湖的半径,小杰和小丽沿湖边选取 , , 三根木柱,使得 , 之间的距离与 , 之间的距离相等,并测得 长为 米, 到 的距离为 米,如图所示.请你帮他们求出滴水湖的半径。

【答案】解:设圆心为点 ,连结 , , 交线段 于点 .

∵ ,∴ 。∴ ,且 。

由题意, ,设 米,

在 中, ,即 ,

∴ 。

答:滴水湖的半径为 米。

【考点】弦径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弦径定理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滴水湖的半径。

5.(上海市2006年14分)已知点 在线段 上,点 在线段 延长线上.以点 为圆心, 为半径作圆,点 是圆 上的一点.

(1)如图,如果 , .求证: (4分);

(2)如果 ( 是常数,且 ), , 是 , 的比例中项.当点 在圆 上运动时,求 的值(结果用含 的式子表示)(7分);

(3)在(2)的条件下,讨论以 为半径的圆 和以 为半径的圆 的位置关系,并写出相应 的取值范围(3分)。

【答案】解:(1)证明:∵ ,∴ 。∴ 。

∵ ,∴ 。

∵ ,∴ 。

(2)设 ,则 , 。

∵ 是 , 的比例中项,

∴ ,得 ,即 。 ∴ 。

∵ 是 , 的比例中项,即 ,

∵ ,∴ 。

设圆 与线段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当点 与点 ,点 不重合时,

∵ ,∴ 。

∴ 即 ,

当点 与点 或点 重合时,可得 。

∴当点 在圆 上运动时, 。

(3)由(2)得, ,且 , ,圆 和圆 的圆心距 。

显然 ,∴圆 和圆 的位置关系只可能相交、内切或内含。

①当圆 与圆 相交时, ,得 ,

∵ ,∴ 。

②当圆 与圆 内切时, ,得 。

③当圆 与圆 内含时, ,得 。

【考点】圆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比例中项的性质,两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1)由已知,可得 且 ,根据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证。

(2)由 是 , 的比例中项,可求出 且 ,从而 ,从而 。

(3)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分别求出圆 与圆 相交、内切或内含的情况。

6.(上海市2009年12分)在直角坐标平面内, 为原点,点 的坐标为 ,点 的坐标为 ,直线 轴(如图所示).点 与点 关于原点对称,直线 ( 为常数)经过点 ,且与直线 相交于点 ,联结 .

(1)求 的值和点 的坐标;

(2)设点 在 轴的正半轴上,若 是等腰三角形,求点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如果以 为半径的圆 与圆 外切,求圆 的半径.

【答案】解:(1)∵点 的坐标为 ,点 与点 关于原点对称,∴点 (—1,0)。

∵ 点 在直线 上,∴将点 (—1,0),代入 得到 。

∴直线 : 。

将 代入 ,得 。∴ 点 (3,4)。

(2)∵点 (3,4),∴ 。

∵点 在 轴的正半轴上, 是等腰三角形,

∴ 是等腰三角形的情况有 、 和 。

情况1: ,则点 (5,0)。

情况2: ,由点 (3,4)得 , 则点 (6,0)。

情况 3: , 设 ,由 D(3,4)

根据勾股定理得 ,解得 。

则点 。

综上所述,若 是等腰三角形,点 的坐标为(5,0),(6,0), 。

(3)设圆 的半径为 ,

情况1: 时,由 两点坐标得, 。

∵以 为半径的圆 与圆 外切,∴圆心距 。∴ 。

情况2: 时, 由 两点坐标得, 。

∵以 为半径的圆 与圆 外切,∴圆心距 。∴ 。

情况3: 时,不存在圆 ,使以 为半径的圆 与圆 外切。

【考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性质,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两圆外切的性质。

【分析】(1)由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性质求出点 的坐标,根据点在直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求出 的值和点 的坐标。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 、 和 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3)根据两圆外切,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的性质,结合(2)的三种情况分别讨论即可。

7.(上海市2011年10分)如图,点C、D分别在扇形AOB的半径OA、OB的延长线上,且OA=3,AC=2,CD平行于AB,并与弧AB相交于点M、N.

(1)求线段OD的长;

(2)若 ,求弦MN的长.

【答案】解:(1)∵CD∥AB, ∴△OAB∽△OCD。∴ 。

又∵OA=OB=3,AC=2,∴ ,∴OD=5。

(2)过O作OE⊥CD,连接OM,则ME= MN,

∵tan∠C= ,∴设OE= ,则CE=2 。

在Rt△OEC中,OC2=OE2+CE2,即52= 2+(2 )2,解得 = 。

在Rt△OME中,OM2=OE2+ME2,即32=( )2+ME2,解得ME=2。

∴MN=4。

【考点】平行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勾股定理。

【分析】(1)根据CD∥AB可知,△OAB∽△OCD,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OD的长。

(2)过O作OE⊥CD,连接OM,由垂径定理可知ME= MN,再根据tan∠C= 可求出OE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ME的长,从而求出答案。

2012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数学】【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2012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2012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 【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  【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 【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