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导策略及经过
根据上述的诊断结果和该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针对性的辅导策略:
1、通过真诚的沟通,让家长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养、教育观。并努力营造平等、关爱和尊重的家庭氛围。
通过辅导,让家长明确地认识到: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长必须掌握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养观。
首先,要让家长深刻地明白: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尊严和价值的人,有获得平等和尊重的权利,任何歧视、挖苦都将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上扭曲的烙印。严重的不满和挫败感甚至导致其形成反社会人格。
其次,要让家长深深地体会到:关心、关怀和热爱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正常和重要的心理需要,缺失爱,孩子会产生失落和无助感,这种消极情绪在不公平感的诱发下,由于孩子调节心理平衡的技能不多,所以极易导致孩子产生攻击行为并从中获得愉快感和满足感、自豪感。
此外,要让家长深切地意识到: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家长稍不顺心甚至无缘无故地拿孩子当出气简,其行为不但令模仿力极高的孩子依葫芦画瓢随意迁怒于他人,而且还大大地强化了孩子的攻击行为,成为孩子攻击行为不断发展的催化剂。
因此,家长必须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满足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以此减弱孩子心理上的失衡感,堵塞其攻击行为可能产生的源头。
2、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争取班主任的支持和协作,努力让该生融入平等、友好、互助的班集体中,以助其重构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校是孩子完成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孩子是社会中的人,交往与尊重是孩子合理的心理需要;同时由于同伴关系是孩子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因此只有在与同伴融洽、良好的交往中,才能促使孩子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而人际疏离将导致孩子产生孤僻、冷傲、无责任心等不良人格特征,同时也容易使孩子以极端的方式获取群体的认同,获得正常需要的满足。
因此,教师必须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努力,消除隔阂和偏见,通过各种班团队活动,如体育比赛、郊游、劳动、出宣传板报等,让该生通过良好的人际互动。在体验交往快乐的过程中逐渐融入班集体,从而满足其交往的需要,构建其良好的同伴关系,并以集体友好互助的氛围减轻其落寞无助感,降低其由于人际关系不良引起消极情绪所诱发的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同时同伴的认同促使其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攻击行为,以避免再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中。
3、帮助该生建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并让教师创造条件,让其不断地获得肯定。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的自我观念是孩子发展的强大动力,过低地评估自我,将使孩子缺乏自信,逃避发展,甚至破罐破摔,从而难以让孩子在群体中获得肯定和尊重。
因此,在辅导中,充分地运用接纳与关注的技术,尽可能地引导该生挖掘并欣赏自身的闪光点,如篮球高手、点子王、精力旺盛、反应迅速。快速完成等长处,让该生建立起“我能行、我也不错、在某些方面我也很棒”等正确的观念,以提高其自信心,减弱其挫败感。此外,还不断地鼓励该生在集体中表现自我,以提高其在同伴中的威信。同时,指导教师创造条件,运用迁移、降低难度等方式,让其获得成功感,强化其对自身价值的确认;而且指导教师鼓励、支持该生积极参加班级决策,让他在活动中出点子、想办法,以使其从中获得大家的信任、肯定和尊重,从而以建设性的活动阻止其因自卑、受轻视与挫折所导致的用攻击来获取自尊与威信的行为出现。
4、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该生认识到“以攻击提高威信”这一信念的不合理性,并建立起正确的信念。
艾利斯认为:不合理的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因此,只有改变其不合理的信念,重新建立一个积极的合理的观念,才能改变其不良情绪和不适应行为。
所以,在辅导中,在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让该生先把攻击行为所能带来的“好”结果一一列举出来。然后通过质疑、辩论等方法,让其认识到攻击并不能为他带来预测的“好”结果,如获得认可、提升自尊、赢得权威等,从而使其放弃不合理的想法。同时通过探讨。让其理智地意识到:只有通过正常的途径,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如集体活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友好的交往、真诚的互助等,才能表现和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大家的好评及尊重。此外,还适时地指导其理性地分析暴力性影视作品的危害性,促其自觉地远离不良传媒的影响。这些合理信念的建立,有力地指导其在观念上认识到:必须以适应性行为代替攻击性行为。
5、运用行为矫治法,纠正其不适应行为。
行为矫治法认为:问题行为与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果。人的问题行为通过学习、形成条件反射而获得,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反复训练来改变或消除。
本辅导在良好辅导关系建立的前提下,针对该生问题行为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三种行为矫治,以有效地改变其攻击行为:
(1)用奖励法,让该生形成有效调控情绪的适应性行为。
在辅导中,针对其情绪易冲动、易激惹、体验强度大等特点,指导其掌握一些科学、有效地控制情绪及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如适度的宣泄法、自我暗示克制法和注意转移法等,并通过创设情景反复练习,以奖励的形式强化其形成处理情绪的正确方法和行为。
(2)采用厌恶疗法,让该生为逃避强烈的痛苦而主动抑制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厌恶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人们需要改变的行为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
在本辅导中,以被攻击者痛苦的声音及表情、同学轻视的眼神、强烈的谴责、暂时被孤立、暂时禁止篮球训练等为不愉快刺激,当其攻击性行为在学校出现时,即让同学们对其实施上述不愉快刺激,使其能深深地体验到由攻击所带来的痛苦;在辅导中,指导该生通过想象,感受攻击性行为出现后所带来的种种不快,经过反复的呈现和训练,使痛苦、厌恶感与攻击性行为之间形成一个新的条件反射、促使其为避免不愉快刺激的出现而自觉地阻止、消退攻击性行为。
(3)用“代币制”订立合同,塑造其在家庭里的良好行为。并把此适应性行为迁移到学校等其它环境。
代币法是一种通过强化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在辅导中,通过对该生的全面了解,在取得该生同意的前提下,经过父母与孩子双方的协商,决定以塑料筹码为代币,以全家一起到北京旅游为最大的奖励,共同制订一份为期一个学期,以不同数量的塑料筹码换取不同的感兴趣的奖赏如与父母一起选购机械模型、非休息日看电视半小时、休息日玩电脑游戏一小时等,从而达到控制该生在家里的行为的代币系统合同。在合同执行期间,该生为了换取期望中的奖赏,不得不努力克制自己的攻击行为,从而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适应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