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商业》的知识点:第十二章

2014-04-24 13:13:06 字体放大:  

第二节 商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商品流通企业的工作分析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工作分析就是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和岗位等级等项活动的总称。它是以商品流通企业内各个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岗位信息收集以及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制定工作说明书等人力资源文件,为员工的招聘、考核、培训、晋升、调配、薪酬和奖惩提供客观依据的过程。

简而言之,就是商品流通企业对岗位进行分析,确定这个岗位需要完成什么工作,具有哪些职权、责任,任职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个岗位大致是什么级别等事情。

(二)工作分析的方法

1.资料分析法:利用现有的资料,对每项工作的内容、责任、权利、负荷、任职资格等有大致的了解。

2.工作实践法:分析人员自己亲自去干这个岗位的工作,通过实践,获得第一手资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以及对体力、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短期内可以掌握的工作,但对需要大量训练和危险的工作,这种方法不适用。

3.关键事件法: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每种工作中都有一些关键事件,业绩好的员工在这些事件上表现出色,而业绩差的员工则正好相反。

操作过程是:首先从任职者或者其上级那里收集一系列行为事件,然后,描述“特别好”或“特别差”的岗位绩效。描述的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员工的有效或多余行为,关键行为的后果,员工能否支配或控制后果。之后,将收集到的这些关键资料进行分类,总结职务的关键特征和行为要求。

关键事件法的主要优点是,考虑了岗位的动态特点和静态特点,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职务行为上,因为行为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同时,通过这种职务分析可以确定行为的任何可能的利益和作用。但这个方法也有两个主要的缺点:(1)费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那些关键事件,并加以概括和分类。(2)关键事件的定义是显著的对工作绩效有效或无效的事件,但是,这就遗漏了平均绩效水平。而对工作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描述“平均”的职务绩效。利用关键事件法,对中等绩效的员工就难以涉及,因而全面的职务分析工作就不能完成。

4.观察法:工作分析人员到现场查看员工的实际操作情况,予以记录、分析、归纳,然后整理成文字资料。在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必须注意员工在做什么,如何做,为何要做以及工作技能的高低。如果一个岗位有多个人员在做的话,最好都看一看,而且要注意,研究的目的是工作,而不是个人的特性。

优点:通过对工作的直接观察和工作者介绍,使分析人员能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工作要求,获得比较客观和正确的信息。缺点是不适合于工作周期长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很难观察);不易于观察紧急而又偶然的工作,如处理紧急情况;无法获得完整的岗位工作资料。

5.面谈法:分别访问员工本人或其上级,了解工作说明书中填写的各项目的的正确性,或对原填写事项有疑问,以面谈方式加以澄清的方法。因此,面谈的作用一是可以获得书面记载以外的资料;二是对已获得的资料的证实。

面谈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工作责任,而后三项是核心内容。具体形式可以分为:个人面谈和集体面谈。面谈注意事项:尊重被访问者,营造良好的氛围,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方法,同时,避免发表个人看法和观点。

优点:可以获得标准和非标准的资料,也可以获得体力和脑力劳动的资料。可以提供平常不易观察到的情况。

缺点:分析人员对某一工作固有的观念会影响分析的准确性,而且被访者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或有意无意地夸大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导致工作信息失真。

因此,面谈法不能单独作为信息收集的方法,而应该和其他方法一起使用。

6.问卷法:

应用非常普遍。问卷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容具有普遍性,适合各个岗位;另一种是专门为特定的工作岗位设计的。

问卷表还可以分为岗位定向和人员定向两种,岗位定向问卷强调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结果;人员定向问卷则集中于了解员工的工作行为。

问卷法是比较节省分析时间与经费的一种方法,也是用于数目较大的调查方法。问卷法的成败至少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问卷的设计能否包括一切问题(全面);二是各个问题设计是否适当、贴切,使回答者在要求范围内正确填写标准化的答案(设计合理);三是无强制性答卷的回收率。

7.工作日志法:

要求员工坚持写工作日记,记录工作的相关内容,然后经过归纳提炼,取得所需工作信息的一种职务信息获取方法。

优点:获得的信息的可靠性高,适用于获取有关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关系、劳动强度等方面的信息,所需费用较低;

缺点:适用范围较小,不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长、工作状态不稳定的职位,且信息整理量大,归纳工作繁琐。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会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取长补短。

二、商品流通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法

(一)人员的招聘、筛选与录用

1.人员招聘

(1)内部招聘

空缺岗位在企业内提升或平级调动。内部招聘的渠道主要是布告招聘和利用技术档案的信息。

布告招聘:在公司的布告栏或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上发布工作岗位空缺的消息,然后让员工报名参加。应该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至少在招聘前一周发布所有的空缺岗位信息;第二,清楚地列出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第三,使所有申请人收到有关申请书的反馈信息。优点: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士气,是刺激员工职业发展的好方法,也是比较省时的方法。

利用技术档案:公司通过档案查看以下哪些人符合条件,然后跟他们联系沟通,看看他们是否愿意提出申请。这种方法可以和布告一起使用,确保岗位引起了所有具备资格的员工的注意。优点:如果档案比较全面的话,这种方法更方便简单。

(2)外部招聘

a.刊登招聘广告:报纸、电视、电台、杂志、互联网等。优点:传播范围大,挑选余地大;招聘广告留存时间长,可附带做企业形象、产品宣传。缺点:初选时双方不见面,信息失真;费用高;录取成功率低(竞聘者多)。适用于招聘各类人才。

b.招聘会:优点:双方直接见面,可信程度较高;当时可确定初选意向;费用低。缺点:应聘者众多,洽谈环境差;挑选面受限。适用于初中级人员招聘,或紧急用工情况。

c.职业介绍所与就业指导中心:借助中介的一种方法。优点:介绍速度快,费用较低,但中介服务质量普遍不高。适用于初中级人员招聘,或急需用工的情况。

d.委托猎头公司:将用人要求和标准转告猎头公司,委托其寻找合适人才。优点:能找到满意人才,比企业自己招聘质量好,招聘过程隐秘。缺点:招聘过程较长,各方反复谈判;费用高昂,须按年薪的一定比例支付猎头费。适用于物色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

e.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到学校招聘应届生。特点:双方了解充分,挑选范围和方向集中,效率较高。

f.员工内部推荐:员工推荐亲属、朋友、熟人、同乡、校友到企业工作,或为其担保。优点:用人较为可靠,招募费用较低。缺点:很难做到客观评价和择优录用,容易形成小团队和裙带关系。主要用于招聘初级员工和核心员工。

g.安置退伍军人。

2.筛选与录用程序

主要步骤:

(1)求职材料整理

(2)初选面试

(3)复试

(4)核实与评价(核实简历中的应聘资料的准确性)

(5)体检

(6)建议录用

(7)最高主管面试

(8)录用,进入企业试用期

这些很多时候不是全部采用,根据公司、应聘者情况而定。

3.招聘金字塔。

控制各阶段的人数。详见课本239页。

通过这个金字塔,企业可以大致确定需要吸引多少人参加招聘。

(二)人员调配

人员调配就是在企业内部重新配置原有员工。准确的讲,人员调配是指经过企业决定而改变员工的工作岗位、职务、隶属关系或工作单位的人事变动。因此,人员调配有两个特点:经人力资源部门认定,并办理相关手续;二是长时间的职位或职务改变。

1.人员调配的原则

(1)因事设人原则

根据职务或职位对员工素质、能力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人员,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用人所长原则

用人所长,容人所短,扬长避短,形成员工配置的最优局面。

(3)协商一致原则

做好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工作,避免出现矛盾和摩擦。

2.人员调配的类型

(1)工作需要

企业人员调配的最基本的原因。由于发展或变化出现了新的岗位;由于老职工退休出现新的岗位等。

(2)调整优化

对使用不当、用非所长的人员进行调配;还包括对因生产或经营结构调整、竞争上岗而造成的超编富余人员进行安置。

(3)照顾困难

针对员工身体问题、家庭困难等具体困难而进行的照顾性工作调动。

3.人员职务升降

员工职务升降应遵循的原则:德才兼、机会均等; 阶梯晋升为主,破格提拔为辅; 有计划的替补和晋升;

4.人事任用方式: 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考任制。

<--注册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