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7-29
引导学生归纳: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教师总结: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的运动路程除以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设计意图:在学生知道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后,教师提出了两个物体运动路程不同,运动时间也不同,怎样比较它们运动快慢的问题,这里教师利用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处理,并加以深化明确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短的意义。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思考有基础,是有效地思维活动。进而抽象出利用“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一般方法,这样速度的建立过程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能体会到这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价值。教师可以渗透这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相关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环节3:讲授速度,完善概念
(板书)一、速度
1.定义:路程与时间的之比叫做速度。(velocity)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可以在此处设问:你能根据速度的定义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吗?,也可以直接给出公式。)
3.公式:
用符号表示为: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教师活动:
教师提问:路程的国际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那么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得出: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 。
教学环节4:讲授方法,规范解题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下面就请大家算算兔子和刘翔的速度吧!(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活动:
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学生可能还是按照小学数学计算的方法解题,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给出规范答案:
解:
(设计意图:在物理的初学阶段,教师应强化学生的规范解题格式。让学生体会看似熟悉的问题还需要认真学习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5:联系生活,强化单位
教师活动1: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图5 汽车仪表盘以及自然界中动物的运动速度
这是一些动物的奔跑速度,你能知道他们有多快吗?看看我们人类奔跑的速度在什么位置?
学生活动1: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蜗牛运动的很慢,其次是乌龟,人奔跑的比鹿要慢,猎豹运动的最快……(这个时候学生会产生疑问,觉得这是汽车仪表盘,也会发问km/h是什么?)
教师活动2:
教师追问(放大图片中的km/h):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你觉得图片似曾相识吗?
学生活动2:
师生共同归纳:km/h是速度的常用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汽车的仪表盘上看到过。
标签:物理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